【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尊子漫畫,《明報》,2016.04.30
◆資料B
香港年輕人收入停滯不前,但樓價猛升,就如經濟停滯,卻受通脹之苦。新世紀論壇和新青年論壇日前公布研究,指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比較1995至2015年間香港的大學學歷勞工的收入及增薪程度,以及與樓價指數和租金指數進行比較,發現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增長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
研究指出,過去20年香港樓價指數上升1.76倍,租金指數亦上升43.2%,拋離同期通脹的37.2%升幅,而2000年畢業的大學生,其於25至34歲期間的收入增長追不上樓價,反出現8.6%負增長,且愈年輕情G愈嚴重,2005年畢業的大學生買樓能力,與20年前比較更出現12.2%負增長。資料來源:《明報》,2016.08.20
◆資料C
過去樓價升跌走勢圖(見圖)
■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
社會流動性
房屋問題
■相關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
(主題一: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優次有什麼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
?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什麼人可作出相關決定?為什麼?
聯繫時事議題
智經研究中心2016年10月公布香港人幸福指數報告,報告以11個主題作分類指標,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環境、文娛休閒、家庭、政府管治、公民社會及交通。發現過去15年實質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上升56.9%,但同期幸福指數僅升0.4%,反映經濟發展未讓市民感幸福,其中反映樓價與租金佔收入比例及輪候公屋人數的房屋分類指數跌幅最大,達96.9%。2015年私樓售價指數較2000年升2.3倍,較2003年低位升逾4倍,但私樓住戶月入中位數僅升五至六成。
80後葉小姐多個月前買下黃大仙區公屋,家中兩人月入逾2萬元,「每月約有5000元用於住屋,佔收入的大部分」,扣除家用,她認同年輕人於近10年置業確有困難,但為了有自己的住所,平日只好節儉一點。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各人定義幸福的指標不同,每個指標比重亦不一,難一概而論,「如有人不因住大屋而感幸福」,但香港較為物質主義,相信有關指標可為其中一個角度了解社會狀G。資料來源:《明報》,2016.10.19
漫畫解讀
作答結構: 1)主題句 2)說畫 3)解畫
主題句:
漫畫描述香港的高樓價問題,並指出高樓價困擾香港人的生活,部分甚至要放棄其他方面的生活質素以滿足住屋的需要。
說畫:
漫畫中一對情人到了旅行社,計劃到外地旅遊。但男方在計算支出時展露不安的神情,並向女方提議不去旅行以儲下金錢置業。當聽到男方的決定後,女方面露不悅。
解畫:
由於香港樓價高企,不少市民都不能置業,一些人為了儲錢買樓,被迫放棄了其他方面的生活素質,例如出外旅遊。這對他們的物質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當市民對置業的價值觀有所不同時,更會為他們的生活帶來衝突。
■模擬問題及答題指引
香港的高樓價問題對年輕人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樓企高企 難滿足住屋需要
近年樓價不斷上升,但年輕人的收入並未隨之上升。政府統計處數據指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增長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只一小撮富裕的年輕人能置業。這使青少年之間的貧富差距愈趨嚴重,基層的青少年更難在社會向上流動。此外,高樓價問題亦會使市場的租金上升,令年輕人難以滿足基本住屋需要。部分年輕人甚至因此而只能租住環境欠佳的茤苤A構成安全和私隱問題。
?減少物質消費
一般香港人認為擁有屬於自己的居所十分重要,但是香港的樓宇呎價2004年至2016年上升了接近4倍,而大學生買樓能力卻出現負增長。當他們的工資追不上樓價增長時,便要透過減少不同方面的消費以儲起更多的金錢,這影響了他們的物質生活,例如日常購物、飲食、旅遊等等。這對他們的生活素質造成負面影響。
?價值觀不同 易生摩擦
雖然對大部分香港人而言置業是人生重要的事,有年輕人甚至要求伴侶先置業才願意結婚。但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他們可能認為置業無望而選擇及時行樂,寧願把金錢用於滿足物質生活也不願當「樓奴」。在現今香港樓價高企的情G下,當這兩種對於生活素質優次的價值觀出現矛盾時,年輕人之間或他們與家人之間便很容易產生摩擦,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人際相處。
文:民生書院通識科教師 呂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