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收藏藝術品就是「有錢任性」?不盡然。中國藝術品交易價格回落之後,藝術收藏由薪水階級「救駕」,成為新興現象。 《北京日報》報道,不久前宋莊藝術區舉辦一場藝術品交易會,上百件拍品竟有逾八成賣出,買家以70後、80後(1970、1980年以後出生)居多;兩個月前,北京琉璃廠拍賣會上,參與者多是50後,面對估價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藝術品毫不手軟,最終成交額2400萬元,人均出手10萬元。「這些年國內藝術品市場持續低迷,之所以依然有人看好,是因為以前不被關注的『邊緣』群體開始闖進來。」 中國藝術市場分析學者趙慧生指的是曾與藝術品絕緣,如今湧入的新藏家,尤其是家底殷實的老年人和中高收入薪水階層。 30歲的張沛海,平時是寫電腦程式的好手,另一張面目卻是藝術新手。去年7月他為了轉換心情,在朋友介紹下加入一個「藝術與生活玩家」微信群,耳濡目染開始關注京城各大藝術品交易博覽會。 光是去年9月,他就逛了3場藝博會,帶回總價超過5萬元的藝術品,甚至計畫到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現在他也愈來愈精了:「天上不可能掉餡餅;百萬元的明清古瓷若幾萬元就可以入手,肯定有貓膩(蹊蹺)。」 幹了大半輩子會計工作的劉學津,則是另一種風貌。他現在已經退休,手頭小有積蓄,興趣轉向藝術品收藏,每天往琉璃廠跑的他說,藝術品價格已回落到人間,約是3年前的3折,因此開始有計畫地尋找跌幅較深的中青年名家作品。 不過專家們很為急於進場抄底的人們擔心。資深藏家何梅生認為,整體經濟未見明顯提速,藝品收藏不可能提前復蘇,普通收藏家切不可踏錯節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