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群育學生 往正生舀糞 培養同理心 理大必修服務學習 解難力大升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追蹤研究該校首屆四年制學生,發現他們完成4年課程後,批判性思考能力、解難、立於仁德的領導力、終身學習能力指標都顯著高於一年級時,表現比該校三年制生及另一大學四年制生佳,校方歸功於服務學習及領袖課程,令學生更有同理心及自省能力。
該校四年制必修的核心課程除了通識、語文、專題研習,還包括領袖及個人發展課程(3學分)、40小時服務學習(3學分)及健康生活模式課程(不計學分);服務學習除透過核心課程推行外,還滲透於通識課程、選修科及活動等。當中通識課程中的「服務領袖」科及服務學習科的「服務有特殊需求(SEN)的兒童及家庭的服務領袖」計劃,分別獲有「教育奧斯卡」之稱的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 (大學排名機構QS的「再想像教育獎」)2016的 Ethical Leadership(領導道德)銅獎及Social Enterprise(社企)銅獎。
上領袖課學會自省
研究由該校協理副校長兼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的團隊進行,成功追蹤434名隨機抽樣的首屆四年制學生,他們需每年完成一次網上國際自評問卷,包括測量同理心的人際反應指針量表(C-IRI),及華人青少年正面發展量表(CPYDS)、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NSSE)等(見表);研究人員同時透過焦點訪談了解師生看法。
大二為「高危年」 易與期望有落差
研究發現,學生四年級時的高階思維能力、解難、立於仁德的領導力、終身學習能力指標都顯著提升,而控制組的300名理大三年制學生,及300名另一所大學四年制生,自評成績都不如理大四年制生。據理大師生分享,學生需解決服務學習所遇到的意料之外的困難,上領袖課時則要自省,及獲提醒每個人都能成為領袖,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從部分項目自評結果可見,學生第二年成績較首年差,石解釋,學生入學時期望高,但大學生活中發現困難,對自己產生疑問,故二年級為「高危年」,需更多支援,但三年級起學生表現持續上升。量度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部分指標亦在第四年跌,相信因他們完成部分課程後,減少與同學討論,但相關評分仍顯著高於第一年。
較同校三年制生佳
石指學生需教導群育學校學生,部分人最初感擔心,但社福機構會先裝備他們,及提醒以朋友身分作服務,不少理大生與群育生關係不俗;理大生也去正生書院,將糞池中的糞便舀到大桶清理,「有學生的母親最初說,大學生去舀屎,有沒有搞錯」,石解釋,這是理解服務對象生活的方式,令學生有同理心。領袖課會讓學生思考,若同學「甩拖」,該如何安慰?常見答案是稱「還有很多好女孩」,但對事主沒幫助,導師其後會要求學生互換鞋子穿,提醒他們先代入別人的處境、感覺其痛苦,才想安慰說話。導師又會觀察學生表現,如有學生常指使別人做事,惹來不滿,若同學的反應未能令其反思,導師會提醒。石補充,外國愈來愈多重視尊重學生感受,產生忽略別人感受的「Me Generation」,故培養同理心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