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及中大候選學生會都是本土派,不排除日後以圍堵或衝擊作為抗爭手段,港大候任學生會更稱「有被捕心理準備」。有兩校的建制校委及校董表明不認同使用暴力,但稱願與學生溝通。 港大校委兼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認為大學不應有暴力行為出現,暴力亦不能解決問題,任何事都要以文明的手法表達。他稱去年1月港大學生會包圍校委時,他因提早離開不在現場,因此不能判斷是否涉暴力,惟認為學生當晚「好激」。學生指當晚為求與校方對話,石則說,他一直「好樂意對話」,認為學生可多與他溝通。他又稱讚當日時任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為人okay(不錯),對我都有禮貌,發表言論時亦感受到他有承擔」,指他並非過激的人,「不清楚他為何當晚那麼激」。 劉國勳:衝擊反增裂痕 中大校董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明白年輕人想法理想,並走得前,惟學生若發起衝擊,即使不主動傷人,亦可能間接傷人,他不會認同,「這未能改變事件,反會令雙方裂痕愈來愈多」。他說,無論在校內或社會,均沒可能只按一方意願釐定方案,希望與學生找出共識。 中大校董會改組方案建議讓學生代表加入校董會,劉稱認同此做法,但學生會對多項改組建議「不收貨」,在負責審議方案的現屆校董會卻沒有票。劉稱希望校董會及校長繼續與學生溝通,再商討方案,他曾主動邀約現屆學生會會面,亦盼望以後在校董會表達持份者意見,拉近雙方距離。 學者:學生會本土取態反映社會情G 多間大學候選學生會均屬本土派,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葳{為,時下不少年輕人傾向本土,這群人亦較活躍於社運及學校,故積極參與學生組織;加上近年的意見調查都顯示本港青少年的思想、態度傾向本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國民身分認同低,大學學生會的取態正正反映實際社會情G。 劉國勳說,自己也重視港人身分認同,「本土」思想毋須與中國人身分認同排斥,他期望與中大生多溝通。石禮謙指基本法訂明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故港人是在香港的中國人,但坦言無法就此「教」大學生,「又不是我的女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