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教協發起聯署反小三TSA
飛竹殺散步翁 警派問卷調查
李嘉誠:利息升政治緊張 經濟不樂觀 談特首條件:王光亞已提及
涉無端檢查病人陰道 將院醫生遭同事投訴
今年立例管醫療儀器 美容醫療擬兩級管制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學校支援科研費 實現學生發明夢

【明報專訊】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設「創新科技學會」,每天開放,學生放學後可做科研、發明產品,材料費用由學校支付,又安排教師當值提供支援。

初中每年須設計3物件

該校學生屢獲科技比賽、機械人比賽大獎,校內亦有不少科技科教師。校方於中一班級便開始以SCAMPER思考方法(奔馳法)教導學生,鼓勵他們想出新點子,如把一件物件的特性抽出,「移植」到另一物件上,變成新的物件,其中一個例子是為鉛筆加上擦膠。校方還要求中一至中三生每年設計3個物件,如時鐘、機械工具、輔助長者生活的用具、垃圾桶等,作品可以外形取勝,也可以功能作賣點。以製作垃圾桶為例,有學生曾利用紅外線分辨垃圾物料,辨認出屬鋁鐵類才會打開桶口。此外,大部分製成品的外殼或部件都由學生用電腦繪圖後,以3D打印機或雷射切割器製造,故學生製作過程往往涉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4個元素。

設創科學會 每年資助3萬元

對科研興趣濃厚的學生還可參加創新科技學會,打正旗號發夢。校內設科研室,放滿各種機械零件,如木材、螺絲、鐵板等,學生平日愛待在那兒開發產品,校方每年也會在學校經費中撥出3萬元資助學生,只要意念有學術價值,學生也可向教師提出想購置哪些材料,大多數也能獲校方添置。該校副校長鄧智光表示,現時約有30名學生參加創科學會,他們不時提出新意念,如近期流行設計手機應用程式(Apps)遙控玩具車,有學生便想出控制氣球飛行,在巨型氣球下加上螺旋槳及摩打,遙控其前後左右移動,校方出資購買巨型氣球、摩打、螺旋槳等,只需約100元,就算較貴、每支要250元的氫氣,校方也一口氣買了4支,以鼓勵學生繼續研發,不用擔心氫氣會耗盡。

「自潔門柄」奪外國發明大獎

以往亦有學生妙想天開,想研究一些教師也未必掌握的科技,如去年憑「自潔門柄」奪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學生團隊,早於得獎前數年已展開研發工作,但因門柄的二氧化鈦塗層較難製造,校方為他們尋找有此經驗的大學。鄧說大學人員教導學生如何調製出納米塗層、塗抹技術,學生學成後在學校製造,校方還特意購置大焗爐讓學生製作塗層。該自潔門柄是以門頂的發電機透過人拉開門所產生的動能發電,研發時師生不斷改良發電裝置,其間鄧忽發奇想,嘗試以其私家車的電窗齒輪及齒條助發電,想不到效果甚佳,其後又演變成現時超級電容器,成本更相宜且電力更持久。

該校也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比賽,曾有學生參加港燈的綠色能源比賽,獲得一筆費用購買材料,遂花6000元購買氫電池,再把電池放入一般模型車,令模型車只需注入水便可為電池充電,鄧說校內教師對上述題目不太熟悉,但不會因此勸學生放棄,「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又一起了解當中原理,互相學習」,該學生自行找論文閱讀,最終研製出「氫氣車」,奪得比賽冠軍。

明報記者 黃津琪

(教好STEM系列三)

【系列完】

 
 
今日相關新聞
學校支援科研費 實現學生發明夢
中六生睇片自學 砌「四槳無人機」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