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除夕截查北非裔 被批種族定型
德國科隆警方於除夕在火車站檢查約900名大部分為北非裔的人。外界批評警方有種族定型(racial profiling)嫌疑,但警方否認,並指這是要防止去年大規模性侵案重演。
警﹕防集體性侵案重演
科隆警方當日在檢查站及火車內,檢查北非人士的身分證明文件,然後要求大部分人離開科隆。警方又在Twitter發文:「數以百計北非人(Nafris)在火車站接受檢查。」帖文亦附上大批男子在欄柵外等候檢查的照片。事件惹起爭議,有網民批評警方刻意針對北非人,又不滿警方用「Nafris」一詞。
科隆警察局長馬蒂斯(Juergen Mathies)周日(1月1日)舉行記者會,未透露有多少人最終獲准進入科隆,並否認種族定型,稱被查的人都曾有暴力行為。
他稱:「措施明顯是要防止去年發生集體性侵及搶劫事件重演。大部分受查的人都有可能犯罪。」他又補充,去年涉及集體性侵案的疑犯大部分都有北非及阿拉伯人的外表。另外,警方在除夕當晚的慶祝活動上拘捕92人,包括16名德國人及10名敘利亞人,同時收到160宗性侵及襲擊等報案。
科隆2015年除夕的集體性侵案震驚德國社會,《德國之聲》巴基斯坦裔記者沙姆斯(Shamil Shams)去年1月便撰文指,科隆集體性侵案反映西方自由價值觀與伊斯蘭文化並不相容,認為就算不將難民全部歸類為有問題,也不應在全面檢查難民背景和意識形態前批准他們入境。
科隆事件再加上2016年多宗涉及難民的襲擊,德國包容難民的立場開始轉變,對今年力爭連任的總理默克爾構成壓力。
「種族定型」一直引起不少非議,支持者認為是有用的反恐工具,但反對者則指針對某族裔或信仰人士有失公允。柏林恐襲後,德國警方在事發現場拘捕一名巴基斯坦男子,懷疑與案件有關,事後證實無關釋放。
(每日電訊報/德國之聲/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