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個案:
志華來自低收入的單親家庭,是家中獨子,母親忙於生計,平日與志華相處的時間不多。此外,母親的知識水平不高,對志華一向採取相當放任的態度。上YouTube看影片和玩手機遊戲是志華在家中的主要娛樂,初時他還懂得節制,每天上網和玩遊戲的時間都不多於3小時。不過自從同學介紹他玩一個新的手機遊戲後,情?起了很大變化。
志華在遊戲中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組隊打怪,橫掃四方。戰友們的支持和共同進退帶給他平日難以獲得的友情及認同,而遊戲中出色的表現更令他得到學校生活中從未得到過的成功感,加上遊戲本身帶來的官能刺激,令他不能自控地投入。他差不多將所有課餘時間都花在遊戲上,晚上亦在被窩內偷偷玩遊戲至凌晨才睡。
後來,志華不止學習成績大幅變差,身體健康亦出了問題。因睡眠不足及忽略健康飲食,身體十分衰弱,更嚴重的是由於長期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熒幕,最終他的視力受損,險些失明。經社工轉介,志華接受專門針對上網成癮的輔導服務,志華的媽媽亦換了工作,騰出多些時間照顧他。
◆專家解說
什麼是上網成癮呢?以下是部分「上網成癮」的指標,我們可作自我評估,如當中有5項或以上的回應是「是」,表示可能有上網成癮的傾向:
1. 是否覺得心思被網絡所佔據,包括上線及離線的時候?
2. 是否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網絡上,才能獲得滿足?
3. 是否多次努力嘗試控制或停止使用網絡,但總是失敗?
4. 當要中止連線或停止上網時,你是否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容易發怒?
5. 上網的時間會否比預期長?
6. 會否為了上網,寧願冒?損失重要的人際關係或教育機會的風險?
7. 你曾否向家人或朋友說謊,以隱瞞自己沉迷上網的情G?
8. 你上網是否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例如無助、罪疚、焦慮、沮喪?
◆建議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網成癮的傾向,應盡早與家人商量及處理。那我們如何使用電子媒體才算健康?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推出學生使用電子媒體或工具的健康指引——「智Sm@rt新世代」,清楚簡潔,具參考價值:
?限制使用屏幕時間及明智地選擇屏幕活動
?採用適當設置,例如眼睛與電腦屏幕距離保持最少50cm、與平板電腦距離最少40cm、與智能電話距離最少30cm
?積極參與體能及戶外活動
?限制接觸不當資訊
?保護聽覺 (音量調校至不多於最高音量的60%)
?確保睡眠時間足夠
?遵守網絡禮儀
?參與現實中的互動接觸
?留意眨眼及休息
如依照上述指引有節制地使用電子媒體或上網,相信出現上癮的風險會大幅減少。
文:香港心理衛生會教育主任黃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