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人的骨骼也會稀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骨質疏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醫師、副教授楊德鴻表示,人體骨骼相當於高樓的框架,框架力量缺失,高樓就「搖搖欲墜」。骨骼鬆軟,當不能受力時,輕微的外力(比如咳嗽、噴嚏、坐下、搬動輕質物體等動作產生的力量)就能引起骨折。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發現或者治療骨質疏鬆呢?
骨質疏鬆和營養、激素、運動有關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骼疾病,它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沒有顯著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患者沒有重視,只是在骨質流失達到一定的程度,輕微暴力引發骨折時才匆匆趕到醫院尋求治療。更有甚者,骨折處理完成後,不堅持抗骨質疏鬆治療,骨折多次再發,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命品質。因此,它也經常被稱為「靜默的流行病」。
據瞭解,影響人體骨代謝和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類:營養、激素、運動。營養提供骨形成的原料,激素調節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運動通過對骨骼應力刺激促進骨形成。
就營養而言,除了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等,骨骼特需的營養主要是鈣和磷。鈣磷攝入不足(飲食和胃腸吸收因素)或丟失過多(腎臟疾病、妊娠哺乳等)均能引起骨質疏鬆。激素則是原發性(年齡相關性)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他表示,女性絕經期及其後的數年,雌激素分泌顯著下降,骨吸收遠遠大於骨形成,骨量斷崖式丟失;男性70歲以後,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也出現一個較快的骨丟失過程;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是常見的繼發性骨質疏鬆的原因。缺乏運動導致骨量降低,特別是臥床患者,短期內骨量即明顯的下降。
因此,絕經、高齡、長期臥床、服用糖皮質激素、胃腸道功能紊亂、腎臟疾病、妊娠哺乳等人群骨量的明顯較低。
早期骨質疏鬆症容易被忽視
有些骨質疏鬆的患者沒有明顯自覺症狀,只有當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會出現骨痛,尤其是受力較大區域(腰背部)的骨痛。正是由於該病症早期疼痛不嚴重,容易被忽視,或者與腰肌勞損等疾病混淆,晚期疼痛才會加重並擴展到全身骨骼。
骨折是骨質疏鬆常見的和最嚴重的表現形式。他指出,脊柱椎體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但並不是所有的椎體骨折都有劇烈的疼痛症狀,部分患者檢查X線發現椎體形態變化時才回憶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症狀。
除此之外,骨折也可發生在其他的部位,髖部骨折也很常見,骨折後疼痛劇烈,患肢或喪失活動功能。體型變小是另一個表現,主要體現為身高降低(可達3-6cm)、駝背。
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吃鈣片等於抗骨質疏鬆
吃鈣片有助於延緩骨丟失和抗骨質疏鬆,但臨床統計資料表明,鈣劑的補充不能代替調整骨代謝的抗骨質疏鬆藥物,就如同僅有磚瓦,沒有工匠不能建造房子一樣。
誤區二:活性維生素D要比普通維生素D好
普通維生素D經過肝腎活化(羥基化),形成1,25(OH)2VitD,這就是活性維生素D。對於肝腎功能正常者而言,普通維生素D已經夠用。
-------------------------------------
精神緊張易患M型高血壓
如果一個人情緒變化或壓力增大後血壓就升高,這種高血壓有個專有名詞:M型高血壓。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梅顏說,現在高血壓門診中,M型高血壓占了一半。M型高血壓患者除了使用常規降壓藥治療外,還要配合調節情緒、改善睡眠的藥物。
劉梅顏講了個典型M型高血壓的病例:一位60多歲的女士,每到週五血壓就升高,到了周日就正常。為什麼她的血壓偏偏在週末升高呢? 劉梅顏深入瞭解後才知道,到了週末,患者的兒子一家就會回來吃飯,但她擔心自己做的飯不好吃,兒媳婦不滿意;但患者又不願意明說,擔心挑明之後,兒子一家週末就不再回來看她。所以她一到週五就緊張,血壓就升高,一到周日就恢復正常。
劉梅顏說,傳統的高血壓分類沒有涉及到精神壓力,而M型高血壓,其實就是與精神壓力相關的高血壓。當然,同樣的壓力,每個人的承受程度也不一樣,有的人安然無事,有的人恨不得馬上崩潰,這與個體的激素水準、代謝水準等有關系,當然也跟後天訓練有關系,比如太空人因為受過了訓練,抗壓能力就強。很多M型高血壓患者並不胖,因此,他們想要控制血壓,除了用藥外,還要多進行體育鍛煉 ,「運動時會釋放使人快樂的激素」;此外,還要從飲食上調整。
--------------------------------------
日食一碗燕麥粥
遠離心臟病危害
一提到燕麥粥,人們就能想到其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從而降低心臟病危害的功效。近日研究發現,燕麥粥內富含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可以使人體患有心臟病的風險降低。
一碗熱氣騰騰的燕麥粥搭配冬天寒冷的天氣來說簡直再好不過。喝碗燕麥粥,除了能使人周身溫暖,其降低膽固醇、減輕心臟病危害的功效也已廣為人知。然而,燕麥也可以從其他方面降低人體心臟病的發作概率。
加拿大聖邁克爾醫院風險因素修正中心的弗拉基米爾·武克桑博士對世界各地的4000個人進行了臨床試驗,他就燕麥對心臟病的影響方面進行了更為細緻的研究。研究發現,燕麥中富含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它可以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防止血糖和胰島素的急劇變化。患有2型糖尿病或新陳代謝綜合征的患者可以通過食用燕麥粥進行食療。
早在1963年,人們就已經發現取代普通麵包的燕麥麵包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武克桑博士團隊的研究結果則進一步發現了燕麥能夠降低人體心臟病的發病率。
武克桑博士表示,人們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燕麥麩,如在烘焙糕點時加入燕麥麩,或喝燕麥牛奶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