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初中中國歷史科修訂引起爭議,如被質疑強調盛世、省略人民起義等,教育局昨撰文指出,指引建議學習每個朝代的主要特徵,興盛必然會以上一朝代的衰亂作背景,且舊有課程內容繁多、課時有限,故必須整合。 昨《城市論壇》討論中史科修訂,主持稱有邀請教育局代表及修訂初中中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出席,但遭他們拒絕。隨後教育局在該局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文章,指舊有課程內容繁多,「無法教完已是不爭的事實」,故委員會整合舊課題,學習每個朝代的主要特徵,例如秦漢的統一、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並非刻意高舉盛世,且興盛必會以上一朝代的衰亂作為背景,修訂課程也可避免重複教學。 教育評議會昨召開記者會,以表達對修訂課程的強烈不滿。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質疑,課程修訂加入了中國文化史與香港史,教不完可能性更高,又批評新指引下,中一要教夏商周、秦漢、隋唐及嶺南文化,「嚇怕學生,老師教到趴低」,教師上堂時或要大開「歷史快車」,一堂要教逾百年歷史,「令中一生驚、中二生亂、中三生無癮,升中四就不會修中史」。 何漢權﹕一堂要教逾百年 何漢權認為,教好中史科有助學生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中史教師可將六四事件、五四運動及「公車上書」事件串連起來,「當中傳承的憂國憂民的精神便是愛國精神」。教評會執委、中史科教師黃家樑亦認為,中學生港獨思潮或與中史教育欠缺有關,因他觀察到支持港獨者不了解甚至歪曲歷史,他又舉例,「有人希望英國再接管香港,但根據條約內容,英國是租借香港,不可重新收回」,故學習中國歷史有助年輕人對中港關係有更準確的認識。 教師﹕學生最有興趣古代史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外訪前表示,過往中史科太多古代史,與現實生活脫節,而現代史部分較少,及課程安排太茩型F治史。黃家樑指過往學生最有興趣的都是古代史,例如三國鼎立、岳飛抗金等內容,不認同古代史與社會脫節,擔心新指引「重治世、削衰亡」,或令上述內容從課程中消失,學生無法掌握治亂興衰的發展線索。 學生:加入文化、香港史更吃力 城市論壇上,提修訂課程建議的委員會成員李維儉指出,中史課程過往較悶,故希望通過文化史及香港史增強學習興趣。有中學生表示,中史科要背誦內容太多,擔心加入文化史與香港史後反令學生更吃力,無助加強興趣。中史科教師陳仁啟則批評,教育局在諮詢會派發的問卷只限校長及科主任填寫,要寫校名、填問卷者的名稱及職位,及要求校長簽名等,無法讓前線教師自由表達意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