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圖)昨接受英國《衛報》訪問,表示將全面對外國投資者於倫敦置業展開調查,規模是全國最大,以求掌握外國投資者如何左右倫敦房地產市場,為日後制定房屋政策舖路,協助市民上樓。不少論者將倫敦樓價高企歸咎外國炒家。外界關注簡世德會否限制外國人置業。
簡世德稱,社會對於樓價因為外國投資者大手置業而推高樓價有「切實的關注」,因此展開全面研究,了解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他說:「我們需要清楚知道外國資金在倫敦的房地產市場上發揮了什麼作用及它的規模,讓我們知道可以做什麼支持房地產發展的同時,又能幫助倫敦市民置業。」
研其他城市解決方案
調查將針對不同形式和規模的外國投資,並研究對倫敦帶來的影響,找出在倫敦投資房地產的外國人身分及主要來源地。例如當局會分析外國資金在倫敦不同地區購買豪宅、中產物業及平價房屋的比例;同時會研究其他城市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
簡世德強調,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但指出:「惟同時愈來愈多倫敦市民正為上樓而掙扎,他們對於愈來愈多外國人買樓有切實的憂慮。」
首期近百萬 為全國2.7倍
倫敦樓價近年高企,據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及英國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顯示,倫敦房價平均為53萬鎊(約88.8萬加元),其中半獨立屋平均約60萬鎊(約101萬加元);然而倫敦市民年薪中位數只有3.4萬鎊(約5.6萬加元)。此外倫敦市民買樓的首期平均要付9.6萬鎊(約16萬加元),是全國平均房地產首期3.4萬鎊(約5.6萬加元)的2.7倍,不少人要靠家人「金援」才能一圓上樓夢。
近年不少國家及城市推出措施限制外國人置業(見附表)。簡世德曾經批評外國投資者將倫敦住屋視為「投資金磚」。《衛報》今年5月發現,倫敦泰晤士河一座樓高50層的豪宅 George Wharf tower Composite,差不多三分二業主是外國人。
業界人士:
樓價高因土地供應不足
英國地產代理第一太平戴維斯 (Savills)全球研究部主管巴恩斯(Yolande Barnes)則稱,外國投資者經常是樓價問題的焦點,但只是複雜問題的其中一個元素。他稱,若沒有外國投資者到倫敦買樓,政府就不會有足夠資源為市民興建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及社會房屋(Social Housing)。
他指出真正問題源於倫敦市中心附近土地供應不足:「就算有土地供應,地主亦只會興建豪宅以賺取合理回報。」(衛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