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雖屬高度發展城巿,但不乏鄉郊地帶,有不同品種的螢火蟲出沒,例如大埔滘就有多達12種螢火蟲,而天水圍的濕地公園一帶有香港獨有的「米埔屈翅螢」,大嶼山的「橙緣歪片熠螢」更是中國首次有紀錄。 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表示,螢火蟲是捕食性昆蟲,最愛吃蝸牛,要有足夠空間讓獵物存活才能形成食物鏈,故螢火蟲的生存環境不能太小;另一方面,幼蟲和雌蟲都不能飛,如生存環境分開多個範圍,雄蟲飛到別處,就無法交配繁衍下一代,令其存活率受威脅。 郊區近年發展影響棲息 饒戈表示,一般螢火蟲都怕光及容易受光污染影響,對天然生存環境有極高要求,一旦周遭太光,螢火蟲就會受驚及停止發光,影響溝通和交配。他舉例,一般螢火蟲在光度低於0.3Lux才有機會發光,大埔滘雖是螢火蟲出沒熱點,但不少日子都錄到超過0.3Lux的光度,對螢火蟲生存並不理想,加上香港近年大力發展郊區土地,不少濕地被填平,令螢火蟲失去棲身之所。今次九龍巿區發現螢火蟲,饒戈指該處有進一步發展潛力,如叢林因發展而遭破壞,就算其後移走泥頭雜物,螢火蟲亦會因水土改變而滅絕。 水生螢火蟲棲地易人為營造 現時香港未有復育螢火蟲個案,但台灣和日本都有成功例子,涉及品種為水生螢火蟲。饒戈指出,水生螢火蟲需要的生態條件較容易人為營造,而香港亦有原生的水生螢火蟲,有可能在適當地點復育螢火蟲,他認為「理念可以是一種補償,因為香港城市發展取用了很多自然生態環境,可以當是一種補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