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向來並非體育強國,以往只有零星銀牌和銅牌。新加坡政府很重視今次奧運,出重金激勵選手為國爭光,金牌獎金高達100萬坡元(約587萬港元),遠高於體育強國美國的19.5萬港元或中國的24萬港元,菲比斯今屆4面個人金牌帶來的獎金還不及施古寧一面金牌所得的1/7。另外,總統陳慶炎還特意飛到巴西,親身為健兒打氣。新加坡早在1960年即憑陳浩亮奪取男子舉重67.5公斤級銀牌,當時新加坡還未獨立。獨立以後,新加坡直至2008年北京奧運才由3名中國大陸歸化兵馮天薇、李佳薇和王越古斬獲一面乒乓球女團銀牌,4年後3人再奪女團銅牌,馮天薇另在女單添上1面銅牌。 靠歸化華將奪牌 民眾不悅 不過,上述出道成名後歸化的「外援」在星洲頗受爭議。新加坡早在1993年已推出《海外體育優才計劃》,並引入逾60名「外援」。京奧乒球女團奪得銀牌後,新加坡便有輿論質疑乒總是否過於依賴歸化兵。至馮天薇倫奧女單奪銅後不久,雅虎網上民調亦顯示,逾1.7萬回應者中有77%表示不會對外援為星洲奪得奧運獎牌而感到驕傲。 今次為新加坡奪取第一金的施古寧,是星洲歷來第一位本土出生的奧運獎牌得主(陳浩亮在中國汕頭出生,4歲時移居星洲),可是其歐亞裔(新加坡社會中指同時有歐洲和亞洲血統者)背景一度令他亦曾捲入類似爭議,其父親2014年甚至接受《海峽時報》錄影訪問,以馬來語反駁部分網民質疑施古寧是「外國人」的說法。施古寧其實是第三代新加坡人,其曾祖父是駐星洲英軍軍官,娶了帶葡萄牙血統的本地歐亞裔女子落地生根,其祖父和父親皆在本地出世,母親則是有新加坡永久居民身分的馬來西亞華人。 施古寧父親駁網民「外國人」說法 新加坡近年重視體育發展,2011年提出「2030年願景」計劃,表明會加強重視國內體育投資,目標包括促進國民健康、加強對外關係、帶動社會經濟、提升國家榮譽感以及連繫不同種族文化背景。施古寧的金牌相信對此會是一大鼓舞。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