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港口運作日益繁忙,海事處3月起使用新一代船舶航行監察系統,採用穿透力較強的雷達技術,改善惡劣天氣下的監察能力,並可自動追蹤1萬個海上目標,較舊系統多一倍。另外,海事處針對南丫海難,推出多項措施改善內部管治及海上安全,包括加強驗船程序,並研究立法加強監管遊樂船舶等。
海事處第三代航監系統耗資5.58億元,設13枚雷達,可自動追蹤1萬個海上目標,比2002年啟用的舊系統追蹤能力高一倍,預計可滿足直至2030年的運作需求。
海事處高級海事主任(籌劃)張鐵軍指出,系統採用較先進的雷達技術,「新系統雷達穿透力較強,就算被雨水阻擋也不受影響」。
海事處長鄭美施表示,系統主要針對遠洋船等非本地船舶,利用高頻無線電網絡,向其發出航行信息和勸喻。被問到新系統能否防止船舶碰撞,鄭回應說,「世界上無系統可以自動防撞,只能夠提供資訊令船舶安全航行」。鄭又說海事處主要透過教育及培訓船長的駕駛態度,以及加強巡邏來保障本地船舶安全。
研成人兒童適用救生衣 擬申專利
鄭美施續說,2012年南丫海難為海事處的重大教訓,該處在運輸及房屋局領導的「海事處制度改革督導委員會」督導下,已推行多項改善內部管治及海上安全措施,包括加強驗船程序,並研究立例規定所有船舶須安裝雷達及無線電話等。海事處亦將研究加強遊樂船舶的監管制度及檢討船長發牌制度,預計在新立法年度內諮詢。她又表示海事處早前已委託顧問,研究一套成人及兒童均適用的救生衣,認為技術上可行,正研究申請專利並正式投產。
另外,南丫海難肇事船舶南丫四號並無按設計圖則安裝水密門,但仍獲海事處批出牌照。海事處副處長(署理)王世發表示,海難發生後,海事處已改善驗船程序,要求驗船人員須帶圖則上船檢測,以確認船上裝置與圖則相符。驗船前亦會因應不同類型的船舶擬定驗船清單,確保不會遺漏任何項目。
申降驗船主任入職要求
此外,海事處將於未來數年面對退休高峰期,預期將出現兩成人手短缺。海事處副處長(特別職務)鄭琪指出,短缺問題在驗船主任及海事主任尤其嚴重。處方已向公務員事務局申請,降低語言及航行經驗等入職要求,以及早聘請人手再內部培訓。此外,海事處亦邀請退休人員繼續服務,紓緩短期人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