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分析﹕肝硬化可致脾變大 倘血小板大降或嘔血
【明報專訊】5歲的凱晴脾臟變大,今年3月一度吐血,凱晴的媽媽指院方一直未有交代脾臟變大原因。有醫生指出,脾臟變大可由肝硬化、血液問題等因素引起。血液科專科醫生馬紹鈞稱,脾臟猶如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製造抗體,經血液傳至其他器官。脾臟一旦變大,流入的血小板、紅血球等便較難流出,導致相關水平下降,若體內血小板水平僅達正常一成多,病人便有可能嘔血。
肝硬化增食道胃出血風險
馬紹鈞說,5歲兒童患肝硬化屬不尋常,肝硬化會引起脾臟變大。他解釋,一般血液會經靜脈由脾臟流到肝臟,而肝硬化會阻止血液流入,最終令脾臟變大。肝硬化亦會增加病人食道及胃出血的風險。
脾臟變大可由白血病淋巴瘤引起
港大醫學院腸胃及肝臟科主任袁孟峰稱,脾臟變大可由血液問題如白血病或淋巴瘤引起,亦可能由細菌感染,以至肝臟問題等引發,病人需要驗血、抽骨髓等找尋病因。他稱,脾臟變大可引致血小板低,容易導致腸胃出血,有可能吐血。
兒科專科醫生余則文則稱,肝硬化可由代謝病、膽管結構問題引起,病人或會出現肚積水而增加心臟負荷,以致右心室肥大。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說,一般而言,病人第二下心跳較大,有可能是因肺壓高,需以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結構,了解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心房或心室穿洞,隨時間發展,其右邊心壓力高於左邊,血液不再流經肺部,便會令血液不夠氧氣,病人嘴唇便會變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