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M.A.D.:不問自取
【明報專訊】為什麼有些同學喜歡不問自取?被人擅取物品、感到「主權」受侵犯,可試試以下方法應對:
◆擅取原因
部分孩子最初沒有惡意,或認為雙方感情好便可不問自取、隨便借用,後來卻理所當然。部分人則出於貪念,想繼續以此方式獲取想要的東西。有些同學則覺得獲默許不問自取,顯示了自己的地位。
◆不應逃避
被同學不問自取,甚至搶走物品,孩子大多感到無奈、不知所措。有孩子不敢作聲、逃避問題,但或令對方愈來愈過分,並以此作為理據,稱「他沒說不想借給我」。有孩子則作出還擊,叫罵、搶回物品,但可能因此遭老師責罰。
◆勇敢表達
最初可抱持與人分享的態度,向同學借出物品,但若情况多次發生,應表明對方須歸還及定下明確借用時間,只問「你什麼時候還」,主權便落在對方。如對方仍然賴皮、拒絕歸還,已不是借用,而想據為己有,或涉及欺凌,應向老師、家長求助。
意見提供:香港小童群益會成長發展中心主任、註冊社工鄭惠君
■想一想
1. 你試過被人擅自「借用」物品嗎?有何感受?
2. 對於相熟的朋友,你會不問自取嗎?為什麼?
文:曾嘉敏
圖: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