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花近兩年,仿效烏蠅「複眼」的視覺特性,研發可提升影像資訊細緻度的複眼透鏡,配合軟件後更可改變圖像原先對焦位置。研究獲頒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大獎及金獎,團隊冀可應用於科研及救援工作上,助分析細胞及精準確認物件位置。 昆蟲眼睛被稱為「複眼」,由多個圓形或六角形的「小眼」組成,除視野較人類廣闊、可達350度外,每秒亦比人眼分辨多10倍圖像。理大仿效烏蠅視覺的「高清3D成像複眼透鏡系統」,以多組「小眼」構成的鏡片拍攝圖像,後期製作時可重新對焦及分析,並減低影像受光線及色差等因素的影響。 配合軟件可改變照片對焦位 參與研發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項目經理陳增源博士解釋,以往透過激光逐件雕刻玻璃製成複眼透鏡,由於刀具雕刻震動大,令「小眼」形狀誤差較大,影響影像效果。理大則改用光學膠料,加入金屬薄膜減輕雕刻時的震動,將「小眼」形狀誤差減至100納米以下,雕成模具後再大量生產膠片。 團隊將膠片置於相機的影像感測器(CMOS)後面,拍照後再配合特製的軟件做後期製作,可改變照片原有的對焦位置。拍攝出的圖像由多達6萬張「小眼圖像」組成,再以軟件推算相片中的物件距離及大小等。 可助分析細胞 搜索大海失蹤者 陳增源博士表示,技術可應用於顯微鏡,可先拍照再推算細胞的凹凸及大小;亦可在類似馬航客機墜猁漯聾仄j索工作上,將高空拍攝到的圖像透過「小眼圖像」增加解像度,協助搜救人員在茫茫大海搜索失蹤者或殘骸等。 陳增源又表示,以往每塊玻璃售價約為5000元,現時每片膠片只需5毫,並可於相機或顯微鏡等產品上安裝,售價則視乎生產商而定。該研究獲創新科技基金資助百多萬元,目前已就技術取得部分地區的專利,正與電視製造商合作研發3D電視機,有望提升影像景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