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玩過鬥獸棋的都知道,最大的象會反被最小的鼠吃掉。歷史上,有不少「小人物」殺掉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史記》中記述了5名刺客,他們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他們行刺關乎各自相信的「義」,讓熊貓史官和我們一同更了解古人的刺客文化。
■想一想
你認同他們刺殺的行為嗎?要解決問題是不是一定要有人死?為什麼?(見圖)
■曹沫﹕戰場外退敵 不傷一人
曹沫原是魯國將軍,領兵與齊國三戰三敗,但其主公依然相信他,更帶他出席齊魯兩國的和談會議。曹沫乘人不意,以匕首劫持齊桓公,要求他將戰爭中掠奪的土地歸還魯國。他認為齊國是恃強凌弱才獲勝;而齊桓公為求保命,只好答應他的要求。曹沫得到齊桓公的承諾,便放下匕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傷一人。
史官評價:成功達到目的,又不傷一人,不過威脅他人始終不是好行為!
■專諸:等待十年功成身死
專諸是吳國人,身為平民的他卻是吳國權力鬥爭的一員。當時的吳王搶了公子光的王位,公子光為了奪回王位,有刺殺吳王的想法。有人向他推薦專諸,公子光並沒有立即強迫專諸幫助他,反而以上等賓客的方式對待他,等了近10年,只為一個合適的機會。
終於在一次宴會,專諸向吳王獻上一尾魚。這當然不是一尾普通的魚,他事先在魚腹中藏了匕首。當他到吳王面前侍奉時,他立即從魚腹中取出匕首,一刀取了吳王的性命。但同時,吳王同行的隨從也把專諸殺了。
史官評價:專諸犧牲自己,達到目的。公子光奪回王位後,更封專諸兒子為上卿。
■聶政﹕自珖e貌 免禍及家人
來自衛國的聶政是很勇猛的刺客。行刺大多偷偷摸摸,或扮使者或易容,但他卻選擇光明正大去找他要殺的對象——俠累。
聶政受韓國高官嚴仲子重金禮託,但他卻決定要待母親去世後才出手。嚴仲子沒強迫他,令他更感受重視。他怕人多口雜,刺殺一事漏出風聲,便孤身一人行事。他去到俠累家中,侍衛很多,但也毫不懼怕,直入其中,刺殺俠累。左右侍衛看見,立即慌亂起來,聶政自知逃不了,擊殺數十人後,便自珖e貌,以免被人認出,連累姐姐。
史官評價:嚴仲子在聶政當屠夫時已相信他,「紆尊降貴」請他出手,而且尊重他要照顧母親而不強迫他。
■豫讓:兩次被擒 砍衣服圓願
春秋時代晉國人豫讓,有一名叫智伯的人十分禮待他,可是智伯給晉國的大官趙襄子殺了!豫讓十分生氣,決定要為智伯報仇。有一次,豫讓躲在廁所,打算在趙襄子去廁所時殺了他。可是趙襄子當場就捉住了他。
後來趙襄子放他走,但豫讓仍不心息。豫讓為了第二次刺殺改頭換面,將全身塗成黑色,又吞炭以變聲,令身邊的人都認不到他。
這次,豫讓在橋下埋伏。誰料趙襄子的馬過橋時莫名受驚,趙襄子猜到豫讓又在附近。這次趙襄子不再放過他了。豫讓在死前,向趙襄子要一件衣服,砍了當是象徵式地報仇。
史官評價:想不到豫讓為報答智伯的恩,不惜傷害自己身體!
■中華概念:士為知己者死
看了刺客的故事,明白到古代的「士為知己者死」的文化嗎?古代的仁人俠士,甘願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捨棄利益,甚至獻身捨命。現代當然不鼓吹捨棄生命,但我們可更了解古人報答知己的情義文化。
■荊軻:壯士一去不復返
荊軻在接受殺秦王的任務前,曾遊歷天下,並與音樂家高漸離成為好朋友,天天與他飲酒唱歌。後來,燕國太子丹找到他,並請他刺殺秦王。太子丹奉荊軻為上賓,所有奇珍異寶都讓他隨便取玩。但日子久了,太子丹開始不耐煩,便催促荊軻起行刺殺。
荊軻去到秦國行刺,卻被秦王躲開了致命的攻擊,更揮劍砍斷荊軻的腿,再讓宮中士兵殺了他。事後秦王大怒,更滅了燕國。高漸離呢?他因音樂才華而獲得在秦王面前演奏的機會,他也藉此機會用他的樂器擊殺秦王。結果失敗,被秦王殺害了。
史官評價:刺殺前夕眾人臨別,荊軻在高漸離的擊筑樂聲中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誰才是荊軻知己?太子丹?還是高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