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明報製圖)
放大
 
(明報製圖)
放大
 

其他新聞
生活看通識﹕手機遊戲看全球化
當年今日﹕Google gets its Chinese name
放眼世界﹕Food in Belgium
通識手記﹕林日曦的獨特管理方式
焦點新聞﹕03月 焦點通識新聞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看圖識事﹕青年內地交流與身分認同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明報》,2016.04.03

四成半青少年自覺「香港人」(見圖)

青年交流及實習計劃獲批資助額*(圖)

˙資料解讀

上述有關「香港人」身分的討論並非新鮮事,但經常閱讀本欄的同學可能注意到,筆者時有提示同學在處理圓形圖時,要留意哪一項佔最多,有沒有佔50%以上的項目,顯示哪一個是最重要的選項。同學亦可注意下方棒形圖的增長幅度,這反映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資源有多少。

◆資料B

資料來源:《明報》,2016.04.03

過半受訪者認為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讀書及就業,對本港青年發展帶來壞影響,認為能帶來好影響的有23.4%。70.8%人支持同輩參加內地工作實習計劃,支持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有56.9%及39.4%。被問到個人意向時,願意到內地參加工作實習計劃的有55.8%,願意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有37.4%和29.3%。

˙資料解讀

文字數據資料並非很複雜,可反映同學對不同事務的支持和反對情G,以至是否出現一些矛盾現象。例如上面的資料顯示受訪者支持其他人參與內地交流或實習(70.8%),遠高於自己願意到內地參加工作實習計劃(55.8%),當中的原因為何?折射出什麼問題?如果真的要增加交流計劃,根據以上資料,其效用又有多大?

■問題

解釋資料A所反映的現象。(4分)

◆答題指引

同學要特別注意資料中棒形圖顯示政府投放在青年交流和實習的資源直線上升,2016/17年度的預算1.26億元為2013/14年度的5倍,可見政府有意透過就業、文化交流等活動,加強青年與內地的關係。但這是否代表政府所投放的資源完全無助提升上方圓形圖的身分認同呢?由於上方圖表並未顯示按年的趨勢,所以這個猜測是無法證實的(倒有點像中文科的「無從判斷」),同學在分析時宜小心。

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身分認同以「香港人」為主體(44.4%),其次是「係香港人,但都係中國人」(39.1%),可見沒有一個單一身分能超過半數,成為最主流的身分認同。而多元身分(即「係香港人,但都係中國人」及「係中國人,但都係香港人」)加起來則差不多有一半人認同(49.9%),可見多元身分認同是香港青年之間的主流。

■問題

「增加內地交流和實習有助增加香港青少年的國民身分認同。」你在什麼程度上同意此說?參考以上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答題指引

題目方向較為明顯,同學在處理上應該可以利用不同角度分析,但要特別注意資料B的功用:青少年對內地交流的態度如何?如果他們對內地的觀感十分負面,增加交流是否有效方法?

例如,支持方面,資料B顯示,青少年本身對內地同學的觀感不是十分正面,可能認為他們來香港「爭奪資源」,所以有必要透過更深入的了解來改善這些觀感,從而加強他們對內地人的認同。事實上,70.8%受訪者支持同輩參加內地工作實習計劃,可見他們對這些計劃的接納程度不低,亦認同內地的發展空間及機遇可能比香港多,轉而增加對內地經濟發展的認同。這些正面的例子有助他們建構國民身分。

另一方面,資料B顯示,願意到內地參加工作實習計劃的只有55.8%,明顯比鼓勵同輩的少,願意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亦只有37.4%和29.3%。可見在個人層面上,同學對內地的發展仍有保留。即使增加交流機會,或像資料A增加投放數以億計的資源,亦未必能得到青少年的響應或參加,其對內地的觀感不會有大改變,因此成效不大。

文﹕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劉錦輝老師

 
 
今日相關新聞
看圖識事﹕青年內地交流與身分認同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