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發明電郵的電腦工程師湯姆林森逝世,科技界紛紛致哀,讚揚他帶來通訊革命。
放大
 
智能電話日漸普及,電子郵件的收發亦不再限於電腦,使用者能隨時隨地與別人聯繫。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點對點﹕子拒戒毒 母墮樓亡
知識增益﹕毒齡續升 吸毒者趨隱蔽
時事點對點﹕福島核災危機未除
知識增益﹕核電效能高 核泄禍害大
專題故事﹕愛動物 不棄養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帶動通訊革命 「電郵之父」逝世

【明報專訊】˙全球化

˙電郵×信息流通

新聞撮要

被譽為「電郵之父」的電腦工程師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3月5日逝世,享年74歲。他在1971年發明了電郵系統,讓人可透過網絡發送信息,成為帶動全球通訊革命的先驅。

湯姆林森任職的國防承包商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發表聲明,讚揚湯姆林森是真正的科技先驅,在電腦網絡起步時為人類帶來了電郵。聲明稱,湯姆林森改變了全球的通訊方式,但「仍保持謙卑、友善,並不吝獻出自己的時間與才能」。

科技界紛紛致哀。「互聯網之父」瑟夫(Vinton Cerf) 稱,湯姆林森離世是令人非常難過的消息。Google電郵服務Gmail亦在Twitter帳戶發文:「謝謝你,湯姆林森,你發明了電郵,令符號『@』一舉成名。」

「@」成網絡通訊「國際語言」

湯姆林森1960年代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其後加入BBN科技(現為雷神子公司)協助開發電腦網絡。1971年,他以互聯網的前身ARPANET為平台,開發出電郵系統。他選擇用「@」來連接電郵地址的用戶名稱和主機名稱,主要因為「@」在當時並不常用,不易令電腦系統混淆。這個符號如今成為網絡通訊的「國際語言」,亦是鍵盤上唯一的介詞。

1971年發明 90年代始普及

湯姆林森說,發明電郵「主要是因為它似乎是個極好的主意」,直至1990年代才明白其重要。

「我看見人們大體上如我想像般使用電郵。特別是它不完全是工作工具或私人的東西,各人以各自適合的方式運用」。

湯姆林森2001年獲得被譽為「網絡奧斯卡」的韋比獎(The Webby Awards)終身成就獎,2012年登上互聯網名人堂,其發明帶來的通訊革命獲得表揚。

——綜合《明報》報道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帶動通訊革命 「電郵之父」逝世
知識增益﹕電郵使通訊不限時地 帶動全球化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