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放大
 

[昔日明報]

 
港聞
 名人故事:音樂之父巴哈 擅奏管風琴

【明報專訊】〔I worked hard. Anyone who works as hard as I did can achieve the same results.(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我非常勤勉,有誰能像我一樣的勤勉,就能有同樣的成就」——巴哈〕

巴哈出生於1685年3月31日,是德國的作曲家,擅於演奏管風琴、小提琴和大鍵琴。他被認為是音樂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稱為「音樂之父」。

熬夜抄樂譜

巴哈的父親是小提琴手,母親是市政委員的女兒,在巴哈10歲時相繼病逝,他投靠在教堂當風琴師的哥哥。哥哥教導他演奏管風琴及大鍵琴,又為他安排樂曲學習課程。當時的巴哈渴望一睹音樂大師的樂譜,總是趁茤]深,一個人在月光下熬夜抄譜。

當時巴哈又參加了教會的合唱團,擔任童聲女高音。直到15歲,他獨自到另一城市生活,並在當地一間教堂繼續擔當童聲高音,但過了不久,他開始控制不了自己的聲音,青春期聲線的改變,令他說話、唱歌常常走音,迫不得已放棄演唱的工作,並令他失去經濟的依靠,幸好之後他接替了教堂管風琴師的職務,開展他的音樂人生。

最美音樂奉獻給主

巴哈在世時,他作為管風琴演奏家的名聲大於作曲家,他自己也不太在意所作的曲子,因為當時的音樂家通常是為某個特定場合作曲,演奏一次後便丟掉樂譜。巴哈的樂譜得以流傳後世,全靠勤於為他抄寫樂譜的第二任妻子安娜。

巴哈死後,指揮家孟德爾頌在1829年首先發現其作品《馬太受難曲》的價值,透過指揮演出,令觀眾重新認識巴哈的作品。《馬太受難曲》是巴哈為教堂演奏而創作,他一直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是上帝賦予的,故致力把最美的音樂奉獻給主。其他著名作品有《勃蘭登堡協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管弦樂組曲》等。

■想一想

你有喜愛的東西嗎?

你為了它會如何勤奮努力?

■知多點

透過控制壓縮空氣通過管道,管風琴可發聲。管風琴每支音管有獨立的音高,香港文化中心內一座由奧地利萊格公司以人手製造的管風琴有8000支音管,小的比原子筆更短、大的比成人更高,音管愈長聲音愈低沉。

 
 
今日相關新聞
名人故事:音樂之父巴哈 擅奏管風琴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