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語文﹕IG post下出好句
【明報專訊】#你今日IG鬙慼H
你我在Instagram(下稱IG)隨手上載圖片,打句是日心情,再加上「#」hashtag(主題標籤),讚好指數就會「直線上升」!有人用文字輔助圖片抒發心情,也有人喜用hashtag「#圖文不符」訴說生活瑣事。
概括文字吸引興趣
「IG的世界是沒有人看字的!所以我會盡量簡化圖說,盡量在一兩句之內寫好,就像中學時學概括文章那樣。」以「謝曬皮」身分繪畫插畫的Jasmine於IG 2010年開始運作起使用至今,她現有3個戶口,各有用途,其中以謝曬皮英文譯音「tsesaipei」為名的IG戶口現獲3萬多人追蹤。Jasmine解釋,她除以IG引導對其感興趣的人進一步關注她的臉書專頁,也藉此平台抒發心情。
走進不同人的個人空間
Jasmine上載插畫,也會在IG分享生活點滴。她笑言「自己沒有身材」,只好用精簡幽默的文字吸引讀者,又或談論耳聞目睹的趣聞、惹笑事和時事「呃like」。她喜歡用IG,這個平台「令我感覺與其他人很接近」。她現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坎伯威爾藝術學院修讀碩士課程,較少更新近G,但有感此平台可用作個人空間,用家亦能隨意瀏覽其他用戶的頁面,更能與讀者溝通。在IG瀏覽其他用戶的版面時,就像進入不同人的個人空間,她謂:「可能是使用同一個平台的關係,跟Madonna (麥當娜)也好像很接近呢!」
交換近G 記錄片段
在幾個帳戶當中,Jasmine的私人帳號用得最頻密,主要用於和朋友交換生活近G。她另為兩隻貓咪設立IG帳戶「copytse」,記錄牠們的成長片段,以及跟其他「貓奴」交流養貓心得。她也會看其他人的IG,曾在2012年的個人畫展中,探究時下男女愛用IG自我宣傳,以及以「like」為自信來源的網絡現象。
拋開枝節 鍛煉文字表達
寫IG圖說或是facebook status(個人狀態),對部分人來說是其中一種表達心情的方法,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兼職講師、專注教授粵語和粵文書寫的劉擇明認為,這也有助鍛煉文字表達能力。平日學生作文,過程和寫圖說一樣,需要經過思考和鋪排,「無論是寫status還是作文,目的都是將所想的東西表達出來。而這個過程是有限制的,如字數、時間等,所以想到哪句便寫哪句是不奏效的」。劉擇明表示,人的思考很活躍,同一時間對於同一種情感,也可能有三四種表達方式,「如果全無過濾,直接寫下所想,會寫下很多無謂的枝節、不夠精準的用字,(文章)變得很『唚』,大家都不想看」。他指寫任何文章,都應有抽絲剝繭的過程,「你需要濃縮你想好的內容,然後再加點潤色,才寫出來」。
短句hastag 傳達重點
IG的界面以圖片配合精簡文字呈現,和長篇作文大為不同。劉擇明說:「作文要用文字表達所有東西,而IG有圖片輔助,甚至以圖為主,所以文字不一定要包含(對事物的)所有描述。」他認為兩種表達方式各有優缺點,如在數百字的文章中,筆者有較大空間描述事物,「重點有時隱藏在文脈之中,對讀者的(語文水平)要求頗高,也不是誰都有時間消化……因此傳遞效果未必最好」;IG則沒有特定字數限制,「大家期望會直接看到重點」,hashtag就成了點出重點的方法。
預設觀眾 或未寫真實想法
劉擇明有段時間愛寫沒特定用處的「潮文」,不為任何人而寫,卻寫得開心、滿足,「若是為了投IG上的觀眾或朋友所好,用較淺白的文字,甚至傾向寫或不寫某類題材,其實是頗負面的。」以IG圖文記事或抒發心情,與寫日記相若,但前者預設有「觀眾」存在,用家若為他人寫文,內容或會受到限制,未必寫出真實想法;但亦因有「觀眾」存在,會知道寫什麼才能引起共鳴。而無論寫抒情短句抑或長文章,劉擇明說兩者皆需要有結構,如可用主題句概括要表達的感受,再詳細闡述,最後用一句結尾;又或者於首句帶出主題,結尾才寫最想表達的信息。
用最少字 表達最多
現時人們看此類圖文「即食」資訊,圖為主,文字為輔。要在短短幾句內寫到重點,非常考用家的語文能力。「若你習慣落筆,寫長篇文章並不困難。困難在於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和最精準的東西。」雖然寫status不能取代作文,但劉擇明認為,社交平台考用家的思考功夫、組織能力等,同時也訓練用家快速表達意思的能力。他解釋:「一個人一天可能有十件事想寫成status,透過反覆練習,加上即時得到的回應,可知道自己寫得好不好。」
◆傳媒teen使也寫IG!附圖兩個IG圖文,哪個最能博你按「like」讚好?(見圖)
文:郭沛妍
協力:傳天黎令行、黃嘉蕙
圖:郭沛妍、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