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教局籲學簡體字惹反彈
【明報專訊】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在2015年12月發表《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提及「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能力」,惹來家長團體反彈。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陳廣慧對建議感憂慮:「普教中推行已令小朋友對中文學習有困難,這種情况還要學簡體字,不能理解,覺得教育局要解釋。」
教育局回應稱,一直建議在小學階段學生須先掌握繁體字,如升上高中階段,可酌量學習一些簡化字,拓寬閱讀範圍。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過往學校大多認為不需把簡體字加入課程,「小學(學簡體字)可能干擾繁體字學習,要做也是在高中做」。教聯會主席鄧飛說,學生學習繁體字後,再認讀簡體字,有助擴闊視野及畢業後發展。諮詢已於2月15日結束。
■知多點
繁簡字歷史追源
◆繁體字有兩千多年歷史,傳承自漢代楷書,於中國一直是正式使用的文字,直至內地政府規範漢字。目前通行於香港、台灣,以及歐美等海外華人社區
◆大多數的簡化字筆畫比繁體字少,例如把俗寫接受為正寫、將不同的繁體字轉為同一個簡化字、用簡單符號代替筆畫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提升識字率,便將漢字簡化,希望減少文盲,於一九六四年發表《簡化字總表》,但成效不大,因當時教育並未普及
◆《簡化字總表》是當時內地的簡化字標準,分成3個字表逾二千二百個簡化字。分類﹕
一 不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體字,例如「墳」的簡化字是「坟」,其偏旁「賁」不是在任何字也可轉為「文」,例如「憤」不會轉為「忟」;
二 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體字,例如「倉」在任何字中均可簡化為「(圖a)」;
三 根據第二個表類推的字,例如(圖b)(創)、(圖c)(蒼)。
◆2013年內地頒布《通用規範漢字表》,規範逾8000多個漢字,《簡化字總表》停用。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及未被簡化的傳統漢字,例如「善」、「器」、「事」。
■小遊戲
遊戲一 當個小翻譯
文學作家、浸大前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早前在facebook表示,繁體字繁富、華麗,慬得繁體字的人,很容易就學會簡體。看看以下的簡體字,你知道它的繁體字怎樣寫嗎?(圖d)(答案見另文)
■遊戲二 齊來連線
內地簡化漢字時不是採用「一對一」的方式,有時兩個,甚至多個意義完全不同的字會對應同一個簡化字。試將相應的簡化字及繁體字連起來(圖e)
■遊戲三 迷宮找出路
小明的內地親友來港,打算前往同時有售繁體字及簡體字書的書店。你能替他找出路線嗎?(圖f)
■想一想
1如果學習繁體字的同時,也須認讀簡化字,你贊成嗎?為什麼?
2懂得繁體字或/與簡化字,對學習中國語文有什麼影響?
3 你在中文科學習上有困難嗎?有什麼方法學好中文?
■關鍵詞
繁體中文 Traditional Chinese
簡體中文 Simplified Chinese
諮詢文件 consultation paper
文:曾嘉敏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