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早前公開指香港「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提倡用普通話教中文,惹來爭議。研究粵語的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鄧思穎表示,按數據香港近九成人都以粵語為母語,粵語作為香港大多數人母語是毋須爭議。對於中文科教學,他認為課文朗讀可有分工,唐詩、宋詞、文言文應用粵語;白話文、新詩則可用普通話。但對於教學語言,他認為母語教學下師生能使用最熟悉的語言,對學生的吸收和教師的表達都有好處。 明報記者 鄧力行 「用最熟悉語言教學是最理想」 在鄧思穎教授眼中,中文科的任務不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更包括對學生組織能力的訓練,以傳授中國文化歷史的知識。鄧教授指當初政府推行母語教學的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更直接吸收知識,認為從學科為本的角度,用師生最熟悉的語言教學,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教師教得更得心應手,是最理想的情G。 港人慣用粵語須尊重 對於唐詩宋詞宜用粵語朗讀的觀點,鄧教授解釋主要是由於粵語的語音,與唐宋時期的語音特徵相似,尤其是粵語保留了入聲,故在理解韻文的押韻和平仄方面,會較易體會。相對而言,普通話已扔失入聲字,在「入派三聲」下,部分在唐宋時期應為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入聲字,被「派」到平聲,故以普通話朗讀唐詩宋詞,不易理解當中的押韻。 對於現代白話文,鄧教授指由於屬北方話體系,用普通話朗讀可能會較合韻律,較易讀出作品的神韻。他解釋普通話有輕聲和兒化等特徵,如「我們(輕聲)的花兒(兒化)」,粵語沒這些特徵,讀起來會很奇怪。鄧教授強調,在今日的香港,提升普通話能力也很重要,認為粵普兩種讀音也需要懂,因都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但從語言角度,香港人慣用粵語,這是事實,須尊重。 既是語言也是方言 沒矛盾 鄧又指出,近年社會對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有很多討論,按照生成語法學的觀點,粵語有音系、詞法、句法的完整體系,是一「真真正正的語言」,這是不需放在社會環境中考慮的。但至於方言的定義,鄧指並非純粹按語言特徵來劃分,而是受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非語言因素影響。他認為,根據以上兩種不同的定義,粵語既是語言,也是中國的漢語方言,兩者並沒有矛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