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前日深夜接獲內地當局通報,內地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涉事的34歲男病人來自江西,他上月28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燒、頭暈和頭痛,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後,本月3日到港並留在機場,翌日乘船轉往深圳。他返回江西贛州後,接受隔離治療至前日(9日)確診,前日已退燒,皮疹亦消退。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表示,今次病人到港屬過境性質,評估今次傳播風險相對低。
高永文:傳播風險相對低
對於涉事男子航班資料及經哪個碼頭出境,衛生防護中心稱,正與內地當局聯絡取得有關資料。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指出,春節期間經深圳口岸出國旅遊及回國人數在短期內增加,存在輸入個案風險,當局已加強口岸檢查,重點加強對來自病毒流行區的人員、交通工具、行李的檢疫監測。
抵港機場 轉船往深圳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通常血液內的病毒量於5日後會減少,至第10日完全消失,該病人抵港後已是發病後第6日,相信病毒數量偏低。
他稱,一般蚊子叮感染病毒者後,約5至10日後再叮人才會將病毒傳給其他人,相信同行乘客風險低。
他續稱,如該病人從機場到碼頭乘船期間被蚊叮,若該蚊子於5至10日後叮其他人,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其他人,但相信機場及交通工具均有空調,故經此途經傳播的風險較低。但他指出如該男子在感染病毒後與其他人有性行為,可傳播病毒。
江西隔離已退燒退疹
袁國勇表示,本港有可能出現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如東南亞地區爆發,本港很難守得住。他呼籲市民前往有寨卡病毒地區時及返港後14日,均須塗上驅蚊劑,而孕婦亦應避免前往出現感染個案的地區。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一旦有病人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出現相關臨H病徵,而非由登革熱或基孔肯雅熱所導致,醫生應考慮是否屬寨卡病毒感染,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將提供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