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房屋委員會昨日舉行公開例會,並表示今年度(2015/16)訂下提供23,200個公屋新單位的目標,將繼去年度後再次不能達標。修正後,2015/16年度將建成15,500個公屋單位,較原先少7700個單位,有關單位將順延至下年度落成。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解釋,部分工程進展比預期緩慢。
張炳良昨在房委會大會後表示,每年年頭都會評估全年公屋和居屋單位的落成量,若年底時有差距,往往是因為承建商在工程推展過程中遇到種種問題,令部分工程進展比預期慢。
房署:建造業缺人手影響進度
房屋署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房委會2015/16年度的公屋建屋量向下調至大約15,500個單位,主要由於建造業人手短缺,影響了部分項目的建築進度,導致落成日期由原本預計的2015/16年度修訂為2016/17年度。署方會密切監察情G,並定期向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匯報項目進展情G,署方亦已就工程延誤採取補救行動,盡量減少項目的延誤。
另外,房委會本年度修訂預算後,資本開支較核准預算增22.34億,文件稱主要是由於本年度內「部分大型建築工程項目的地盤工程進度有所改善」。房委會委員張達棠解釋,應是由於有關工程的進度較預期快,部分原預算下年度應付費用,房委會需要提早於本年度向承建商付費。
棄鉛水承建商 中標項目多預算10億
張達棠又稱,鉛水事件後房委會不考慮4個鉛水承建商的入標,結果現時數個中標的項目,價錢比預算多了10億,需要追加10億預算。張稱以往這幾間承建商的價錢一般不會和預算相差太遠,相信若非不考慮鉛水承建商,即使不能節省10億,「7、8億都走唔甩」。
另外,昨日會上委員劉國裕關注現時平均要3.6年才輪候到公屋,但房委會目標只稱長遠而言會致力達至一般申請者平均約3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未有列明「長遠而言」是多久,質疑「呢種承諾係咪承諾薄H」
張炳良表示,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與平均3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的目標有所偏離,但政府認為不應因此放棄目標,而是應朝此目標覓地建屋。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張炳良迴避了委員「何時能重回正軌」的問題,認為3年上樓似乎已「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