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昨出席公開活動時稱無計劃選特首,但為3名讀中小學的子女「重出江湖」,研究教育政策。他曾任教育統籌委員會(教統會)主席,任內正值母語教育政策出台,他昨日重提當年不贊同「一刀切」推行,應交學校自決,理念與時任教育署長余黎青萍有分歧,劃清界線稱「母語教學唔係我提(建議)」。他又提倡普通話教中文,因為「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相信「普教中」可提升寫作水平。曾任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主席的田北辰反駁,語常會10多年前評估普通話教學與學好中文「無明顯關係」,結論至今無變。
「母語教學唔係我提」
梁錦松於1997年至2001年間出任教統會主席,母語教學政策於1998年推行。他非首次公開表明對政策有保留,包括2000年受訪時引述商界立場,指擔心政策削弱學生英語水平。
他昨在香港政策研究會主辦的學校專業發展會議上演講,舉例稱用中文教科學,學生會對一些全球通用的英語詞彙感陌生,「譬如話伺服器、監察器,點解唔就咁用server或者monitor呢?」他又指當年培正中學用英文教科書,但以中文授課,「我覺得有效喎」。
稱普教中 寫作或「好好多」
至於「普教中」爭議不斷,梁錦松認為對學生有益,「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如果用普通話教中文,寫作方面可能好好多」。他又提到2000年推行教改,是因為「世界變驉A教育一定要改」,而本港教育系統持續大規模改革,在國際間評價甚高。
他承認執行結果與構想有出入,但教改爭議應往前看,而非往後算帳。他說,本港投放在教育的資源佔GDP的比率低過不少發達國家,社會應反思,強調教育是投資而不是開支。
田北辰:無助中文 早有結論
田北辰回應稱,語常會在2003年曾就「普教中」作深入討論,結論是「普教中」絕對有助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能力,但與提升中文能力無明顯關係,這結論至今無改變。他解釋,本港社會的語境較少使用普通話,無論教師及學生,均難以非母語闡述或理解艱深理論。
田說「到今日仲相信母語教學」,關鍵在於師資,「有囍悎v物理、數學好叻,但用英文教就廢晒佢武功」,普教中亦面對類似問題。
他以自己念中學時的經歷為例,「學校規定用英文教,(教師)上堂愈講就愈亂;落鱁髂艙f廣東話,3分鐘就明」。他赴美升學後,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表達得好,其成績也因而突飛猛進。
學者:奪佳績者多粵教中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則稱,梁錦松的說法「廣東話變普通話,普通話變廣東話,都一樣講得通」。他說,若有學生希望以普通話學習中文,不能忽視其需要,但主流應以廣東話優先。他指不少在公開試中文科取佳績的學生是「粵教中」,反映教學語言與寫作能力未必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