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提前檢討「可加可減」
【明報專訊】除了高鐵超支及延誤問題,港鐵另一「火頭」是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問題。新任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政府當初設計機制時,原意希望增加票價透明度,但過去數年聽到社會對機制有許多意見,港鐵正研究是否可提前於2018年之前便檢討,但董事局目前未討論。但馬時亨表示,票價是港鐵重要收入來源,加上公司每年投放約60億元在列車維修及保養上,需要有足夠盈利支持。
近年港鐵發生多宗事件引發爭議,包括港鐵城際直通車在東鐵線輾斃唐狗「未雪」、限制市民攜帶大型樂器上車等。馬時亨承認,「過去數年發生了一些事情,令市民對港鐵的分數下跌」,當中包括高鐵事件,因此他上任後希望改善港鐵與市民的溝通,「如果溝通得好,可將(事件)嚴重性降低」。
他說由於網絡媒體興起,當港鐵出現列車故障或延誤時,很快會被市民「放上網」,令事件短時間內迅速發酵,稱港鐵要與時並進,未來在網絡媒體上將有新猷,期望改善與市民的溝通。但他表示,任何交通系統都要顧及整體而非一小部分的利益,因此任何措施都要平衡;他又說,港鐵前線職員經常面對不同壓力,有乘客用粗口辱罵職員或向職員吐口水,認為社會應譴責這些行為,故上任後首要工作亦要為前線職員「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