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行「華裔卡」 真實承認雙重國籍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中國僑網在報道此消息時,舉出現時印度的做法為例子,印度就曾為吸引海外人才推出了「印度裔卡」(PIO)計劃和「印度海外公民證」(OCI)計劃。
據媒體報道,海外印度人才持有「印度裔卡」或「海外公民證」,持卡者在購房、醫療、社會保障、所得稅、貸款額度、風險投資基金的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有「本土公民待遇」,但不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利。印度這一舉措解決了海外印度裔人士多層次的要求和國家吸引人才的需求。截至2010年,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印度已經發放了400萬張「海外印度公民證」和700萬張「印度裔卡」,共1100萬張,極大地促進海外印度人才的回流與環流。
解開雙重國籍困擾 吸引海外華裔人才
有中國媒體報道,「華裔卡」的試點和未來雙重國籍的放開,有利於在全球化的今天,吸引海外華裔人才、資金、技術,否則很容易導致人才或財產的大量流失。如果將來開放雙重國籍,海外華人將取得或不再失去中國的國籍,中國對海外華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國家認同感也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華裔卡」雖不等同中國承認雙重國籍,但被形容為:「真實承認雙重國籍」。
華裔卡的發出是伴隨其他三項試點一起試行,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11月27日表示,為吸引國際科技創新人才,中關村將試點移民入籍、華裔卡、外籍人員臨時身分證等制度。
中國僑網報道, 北京中關村管委會此一舉措,是中國近年來逐漸放開「綠卡」的又一重大新舉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不再滿足於國內13億人的智慧,而是將目光投向全球,將全球人才攬於麾下。對於有志於在華發展事業的外籍人士尤其是海外華人,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具體而言,中關村將開展四項試點:
第一,試點移民入籍制度,使獲得永久居住資格的人員入籍更加便利;
第二,試點華裔卡制度,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對於原籍是中國的僑胞,將參考其他國家的可享受永久居留等形式;
第三,試點外籍人員臨時身分證制度,例如居住6個月以上能獲得臨時身分證,可享受在華便利服務;
第四,試點境外高校學生到中關村實習。
政策方向已釐定 執行細節研究中
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這些試點政策的實施細則正在研究修訂之中,不久後將正式出台。相信此舉將為國際科技創新人才到中關村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從1978年到2005年,中國政府累計引入外資約6224億美元,其中海外華裔投資佔67%,批准成立的55萬多家外資企業中約70%是海外華裔建立。改革開放後移民海外的華人也超過700萬人,滯留或流失在海外的留學生超過百萬,他們擁有巨大的資金、技術和智力資源。
如果這些華人缺失了祖籍國原有的身分,中國對海外華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特別對這些華人後代的感召力可能會大大減弱,國家認同感也將被大大削弱,發放「華裔卡」,真實承認雙重國籍將增強國家認同。
海外華人呼籲雙重國籍
事實上因為來自中國的大部分新移民,都曾經在國內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較好的工作條件和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受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傳統的影響,即使走遍天涯海角,大部分人還是認同自己是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這就是中國情節。即便因為在海外生活和居住方便加入外國國籍,大部分海外華人都希望能夠同時擁有中國國籍。
今次選擇在中關村作為試點,主要是因為中關村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有中國「硅谷」之稱,是內地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僅2014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佔全國40%以上。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當前,在中關村200萬創業人員中,外籍和海歸人員佔比僅為1.5%;而在美國硅谷,從業人員則有36%來自海外。因此,選擇在中關村開展外籍人才管理先行先試。
中國綠卡不足一萬
中國現行的「永久居留證」制度,即「中國綠卡」,素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截至目前,獲得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士數量不足萬人。
縱觀海外,華僑華人總體數量已經高達6000多萬人,華僑華人專業人士群體接近400萬人,是目前中國在海外招才引智的重要對象。因此,中國「綠卡」制度的改革,也是海外華人的關切所在。放寬「綠卡」門檻,出台更為便利的居留政策,成為眾多海外華人的心聲。
綠卡是相應的國家給外國公民的永久居住許可證。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證,即「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在中國居留期限將不受限制,可憑護照和綠卡出入中國國境,不需再行辦理簽證,且擁有和中國公民在投資、購房、開辦銀行賬戶、申請駕照及子女入學等方面同樣的權利。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單在2013年一年,美國就向全球發放了99萬張綠卡。即使是有政策支持的「千人計劃」,在中國拿到綠卡的外國人依舊寥寥。根據中組部在2014年6月的數據,按照計劃分批次引進的4000餘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中,只有1306人成功拿到了中國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