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政治人前瞻大局
【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落幕,投票率創新高、政治明星落馬和傘兵冒起,究竟反映什麼政治現象,又為明年立法會選舉帶來什麼啟示?本報訪問4名學者及政治人物,短評2015年區選,以不同角度剖析選舉結果,前瞻這場選戰的影響。
建制泛民格局未變
區選結果公布,初步看到戰果是比較「混亂」,暫時難以用簡單的說法去解釋。按目前各黨派取得的議席來看,民建聯維持119席當最大黨,而民主黨議席較上屆當選微減,但整體而言,無論從議席或得票率,建制及泛民政治格局(political landscape)無太大改變,維持建制約有300席、泛民約100席的膠荍蔬情C
今次投票率創新高達47%,但看不到泛民黨派大捷,而泛民政黨更有明星級人馬如民主黨何俊仁、民協馮檢基、悉心栽培的民主黨尹兆堅,以至人民力量袁彌明,紛紛落敗。不過,與此同時,民建聯也有兩名立法會議員落選。因此,今次新增的選民,建制與泛民大概應是平分秋色。
各黨派對選情有不同演繹,有政黨會歸咎失利是因為選民不滿政府,但如果是按此邏輯,民建聯或其他建制派理應大敗,但選舉結果卻不是這樣。
還原基本步鬥民生工作
今次有數名「傘兵」當選,但當選的通常是年輕及表現斯文的靚仔靚女,而部分人沒有標榜是佔中傘兵。事實上,現時年輕人參選及當選,是世界潮流所在,並不是新鮮事。
反之,今次選舉旗幟鮮明,由佔中發起人支持的兩名候選人卻大敗。今次選舉大部分候選人主打民生及地區議題,並非政治及政改,換言之區選也是還原基本步,候選人鬥民生工作鬥表現,而非簡單的泛民與建制政治對決。
(電話訪問,記者節錄)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