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 鐵 維他命A 維他命D
4大中國人最缺的營養

[2015.10.28] 發表

如何讀懂身體給你的暗示?吃什麼補充體內最缺乏的營養?過去10多年,中國人糧谷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穩定。總蛋白質攝入量基本持平,優質蛋白質攝入量有所增加,豆類和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蔬菜、水果攝入量略有下降,鈣、鐵、維他命A、D等部分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

1. 鈣

根據對中國人的營養進行的調查發現,中國人目前最缺乏的是鈣。中國人均每天攝入量還不到400毫克,僅達到RDA(如果人體長期攝入某營養素不足,就會發生缺乏症的危險。當攝入量達到某一數值時,人們就沒有發生缺乏症的危險。該數值稱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為缺鈣而引起各類骨病屢見不鮮,譬如骨質疏鬆、手足抽搐症、骨發育不全、佝僂病等。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乳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

2. 鐵

目前中國人每天攝入的鐵量已達到RDA值,但由於其攝入的鐵主要是來自於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其利用率和吸收率較低,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中所含鐵的吸收率。加之,中國人習慣食用穀物,而穀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人體對鐵的吸收。

所以,儘管中國居民攝入的鐵量不低,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卻較少,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這使得中國居民存在著廣泛的貧血現象,尤其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人體缺鐵時,可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食欲減退、煩躁、乏力、面色蒼白、心悸、頭暈等症狀。

3. 維他命A

中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他命A,319微克來自β-胡蘿蔔素的轉化),僅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維他命A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暗光下的視覺功能以及維護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維他命A缺乏的人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皮膚乾燥、粗糙,眼睛乾澀、怕光的現象。

4. 維他命D

直接影響骨質狀況的成分是鈣與維他命D。而中國人(20歲以上)當中,維他命D正常的人僅占0.67%,嚴重缺乏者達到21%。

維他命D是一種脂溶性維他命,它是調節鈣代謝的三大激素之一,可以防治骨質疏鬆和兒童佝僂病,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它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近年的研究證實,維他命D缺乏還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類風濕性關節炎、口腔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等常見慢性病有關。

身體難受

或是缺營養素

以下一些身體小信號,大家可以對照著檢查一下。如果發現自己也有同樣問題,一定要及時調整飲食,或吃些補充劑。三周後仍沒有緩解,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缺B族維他命

醫生說,B族維他命是中國人最容易缺的維他命之一,尤其是維他命B2。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會員丹寧博士稱:

「B族維他命能調節眼窩內的液體總量,缺少維他命B2時,眼睛表面的血管容易感染,導致眼睛乾澀、結膜炎和紅血絲。」其實維他命B2和所有皮膚黏膜方面的疾病都有關,譬如口腔黏膜潰瘍、牙齦紅腫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先補尤其是維他命B2,如果還不好,再考慮其他原因。此外,B族維他命有減壓作用,還能增強人的注意力、改善認知能力。缺維他命B的人,常常容易緊張。

含維他命B食物:乳製品、肉類、肝臟。每日推薦量:維他命B2 - 英國男性1.6毫克,女性1.2毫克;中國男性1.4毫克,女性1.2毫克。醫生指出,很多食物都含維他命B2,但又沒有一種特別豐富,所以可能缺乏時,最好吃補充劑。

缺鎂

耳舒拉•阿倫斯表示,英國人普遍缺鎂,因為他們的膳食多以速食、汽水、薯片、餅乾和細糧等低鎂食物為主。大量食用乳製品等含鈣量豐富的食品,也會降低體內鎂含量。

其實,中國人缺鎂並不是很嚴重,可能和我們吃較多雜食有關。不過,常吃速食和薯片的年輕人要多加小心。鎂對於向肌肉傳遞信號的神經元至關重要,還能幫助身體產生更多褪黑素,調整人的睡眠規律。因此,輕微缺鎂會導致肌肉痙攣和失眠。不過,醫生指出,可能英國人由缺鎂導致的肌肉痙攣比較多,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它更多和缺鈣有關。而嚴重缺鎂會引發心臟病和胃腸疾病。

含鎂食物:玉米、全穀物食品、果脯、蘑菇和堅果。如果選擇補充劑,要注意避免攝入乳製品和含鈣豐富的食物。每日推薦量:英國是300毫克,中國是350毫克。300毫克相當於9勺半玉米麵、240克粗糧麵條、11片全麥麵包、20顆無花果、22顆小胡桃(鎂的最佳堅果來源)。

缺維他命C

西方人吃肉多、蔬菜少,因此更容易缺維他命C;在中國,缺維他命C的多是飲食不規律的年輕人。研究表明,維他命C可減少尿道裡有害細菌的數量,如果缺乏,容易發生尿道感染。

它對於膠原蛋白的構成、皮膚組織的強健和傷口癒合也非常重要,只要微量缺乏,很快就會出現擦傷增加、經常淤青、傷口癒合時間長等現象。陳霞飛還指出,嚴重的維他命C缺乏會導致壞血病。

含維他命C食物:柑橘類水果、西蘭花、紅色蔬菜(番茄、紅葉捲心菜等)。每日推薦量:維他命C是水溶性維他命,身體不能儲備,所以需每天補充。英國推薦量60毫克,中國100毫克。60毫克相當於2個獼猴桃、8.5勺番茄汁。多補維他命C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多餘的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缺硒

硒可以調節甲狀腺功能,而甲狀腺分泌激素,掌控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輕微缺硒的人血液循環不好,會覺得手腳冰涼;嚴重缺硒則導致免疫力低下、視力減退、易患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和體內重金屬結合,減少它們的危害。

含硒食物:最好的是貝類海鮮等,其硒含量比較穩定。

每日推薦量:英國男性75微克,女性60微克;中國50微克。英國推薦量相當於1.5個金槍魚三明治、175克鱈魚。

缺維他命A

醫生指出,大多數人都是輕微缺少維他命A,真正嚴重缺乏的人很少。維他命A

以保持皮膚的柔軟、彈性著稱,皮膚乾燥、粗糙,暗光下視力差,小孩反復呼吸道感染都與它有很大關係。

含維他命A食物:豬肝、雞蛋、乳製品、紅色和橙色果蔬。每日推薦量:英國是0.8毫克,相當於100克黃油、2根胡蘿蔔、3/4個紅辣椒和3塊哈密瓜。

缺鋅

中國人缺鐵和鋅比西方人更嚴重,和我們吃海產品、肉相對少有關。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在月經來臨前的13天內,體內鋅含量非常低,導致黃體酮和內啡銴尷c不足,因此心情非常緊張焦慮、痛感也會增強。「嚴重缺鋅會影響前列腺健康,或導致孩子偏食、有吃土等異食癖。」醫生表示。

含鋅食物:貝類、肉類、腰果、粗雜糧。每日推薦量:英國15毫克,中國男性15毫克,女性11.5毫克。相當於3隻牡蠣、2隻螃蟹、272克牛肉。

缺鐵

血液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就是鐵元素。阿倫斯說,稍微缺鐵會讓人疲勞、嗜睡,覺得死氣沉沉、沒精打采,嚴重的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醫生認為,中國人缺鐵更嚴重,這和我們多從植物中吸收鐵有關,菠菜中含鐵多,但吸收率只有1%,遠不如吃瘦肉補充的鐵好吸收。

含鐵食物:紅肉是最佳來源,其次是蛋黃和果脯。維他命C有助鐵吸收,但茶葉裡的單寧酸阻礙鐵吸收。每日推薦量:英國是14毫克,中國男性為15毫克,女性則是20毫克。14毫克相當於360克粗糧麵條、51個杏脯、2個煮雞蛋。

缺鉀

愛吃鹹、愛出汗、常喝酒吸煙的人,體內的鉀都容易流失。鉀會影響神經傳導,輕微缺乏讓人覺得手腳麻痹、無力,嚴重了會影響心臟健康。含鉀食物:杏仁、花生、扁豆、蘆筍。每日推薦量:英國為3500毫克,中國為2000毫克。3500毫克相當於8.75根香蕉、31顆杏脯、7個烤番茄(烘烤減少番茄水分,增加鉀元素密度)。

------------------

腰圍越大越短命

無論男女,腰圍過粗會使預期壽命縮短。研究發現,在排除身體品質指數(BMI)、吸煙、飲酒和運動等因素影響後,腰圍過粗的人因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而死亡的風險升高。與那些腰圍較小的人相比,腰圍粗的人早亡風險更大。

腰圍是衡量一個人壽命長短的重要指標。俗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近些年,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人員從1997年到2006年跟蹤研究了10多萬人的健康情況,被調查物件中男性4.8萬人,女性5.6萬人,年齡均在50歲以上。結果發現,無論男女,無論體重如何,腰圍粗的人較容易患病死亡。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醫院等機構科研人員分析發現,腰圍超過89釐米的女性比腰圍小於71釐米的女性,早亡風險高79%。

據悉,腰圍粗細或許與人體內臟脂肪多少直接相關,而內臟脂肪堆積會導致疾病發生。同時,腰腹部還是腎臟、胰腺、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如果脂肪過多,就會破壞胰臟系統,加大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而腹型肥胖的男性患心臟病的概率要比其他男性高42%,而腰圍肥大的女性患心臟病的概率通常比其他女性要高44%。在已知的針對心血管疾病的8個主要危險因素中,除了超重與肥胖因素外,其他7項分別是:高血壓、吸煙、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體力活動不足、膳食和營養不良以及代謝綜合症。

而如果中國成人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的話,即為超標。此外,即使那些體重在正常範圍的人,如果腰上堆積太多脂肪,也同樣有較高的心臟病發作風險。久坐不動、飲食不良以及遺傳因素是造成水桶腰的主要原因。

更多 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