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範文﹕《荀子‧勸學》(節錄)內容分析

[2015.10.02] 發表
甄沃奇

【明報專訊】《荀子‧勸學》(節錄)各段均有不同的重點,以下我們將會用列表方式,跟大家探討當中的內容要點。

◆第一段:學習的意義

學習重點﹕學不可以已(學習不可以停下來)

學習功用﹕可以將劣質之事變為優質。

舉例﹕青—藍、冰—水、木—輪

說明﹕通過教育,可以提升原有事物的性質,甚至由無用變為有用。即如人,也可以通過教育,令人學好,提高作為人的水平。

學習目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說明﹕君子有豐富的知識,能反省己行,就可以做到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錯的地步。

“學習重點﹕學不可以已。”

◆第二段:學習的方法

˙對比一﹕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

說明﹕整天的思考,不及一會兒的學習,

即說明學習知識比起獨自思考的學習成效更大。

˙對比二﹕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

說明﹕提高腳跟所看到的東西,不及站在高處看到的多,說明站在更高的位置,將有更大的得着。

憑藉方法及其效果﹕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說明﹕只要憑藉有法,自能達成目的,甚至事半功倍。

學習方法﹕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說明﹕人生下來,沒有相異之處,關鍵在於學習上能夠憑藉外物幫助自己。如果學習上可以善加利用外在事物,自能事半功倍了。

“ 學習重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

◆第三段:學習的態度

˙學習態度一﹕積少成多。

比喻﹕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說明﹕學習的過程,貴乎積累,知識、德行,均由少而漸多,一點一滴積累下來。

相反態度﹕不採用積少成多之法學習。

比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說明﹕學習若不重積累,就難以成就大學問(至千里、成江海)

˙學習態度二﹕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比喻﹕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說明﹕能力強的人,只求一躍,則難有成就。相反,能力一般的人,學習上循序漸進,終有所成,其成功重點在於能夠按部就班,堅持下去。

˙學習態度三﹕學習必須有堅毅的心。

比喻﹕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說明﹕

不持續雕刻,脆弱如腐木不會折斷。如果持續不放棄,堅硬如金石都可以雕刻。

沒有持之以恆地學習,最簡單的東西也難以弄明白。

如果可以持之以恆地學習,最艱難的地方也可以處理得到。

˙學習態度四﹕專心致志。

比喻﹕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說明﹕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但可以做到相當多的事情,因為牠們用心專一。

正如學習,不論求學者的水平如何,只要用心一致學習,也可以有所收穫。

比喻(相反)﹕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說明﹕

蟹爪牙雖多,但處事急躁不專心,結果只可以在洞穴中居住。

正如學習,若急躁不專心,也難有所成。

(有關解釋,參考自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

“ 學習重點﹕求學貴乎「積累」、「堅毅」、「專心致志」。 ”

(下期預告:深入分析《荀子‧勸學》的寫作手法)

文:甄沃奇

作者簡介﹕高考3A,中大中文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更多教育
5**寫作﹕「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處世態度。
【明報專訊】我們的人生有着各種際遇,但經過各種跌碰磨練後,卻漸漸聽到「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句話。不爭第一,以免爭個焦頭爛額;也不做最後,... 詳情
【明報專訊】審題時必先了解「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此處世態度的含意,「第一」與「最後」兩方面皆需着墨。作文時需展示自己對題目的了解,並直接回... 詳情
綜合能力﹕救助動物
【明報專訊】■資料1﹕電郵 泰恭同學: 前日放學後,在離開校園的路上,有一隻受傷小鳥,不少同學視而不見,更有部分同學行為不當,過... 詳情
綜合能力﹕寫一寫
【明報專訊】試以香城中學學生會會長姜泰恭的身分在早會上演講,內容須指出同學兩項不當行為,並討論現代人情冷漠的兩個原因。 答題指引(參考... 詳情
【明報專訊】時下家長讓兒童在課餘時間參加不同興趣班,有人認為能發掘潛能,有人認為是拔苗助長。談談你的看法。(2015題型) 1.出卷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