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晨9時41分,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11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並將4顆微小衛星(miniaturized satellite)送入太空,意味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國產運載火箭「首飛」成功。而該型火箭的基礎即為國產洲際彈導導彈「東風-31」,「長征11號」就是「東風-31」的民用版。
中央電視台報道,「長征11號」採用儲運、發射、起豎一體化拖車,其儲運發射筒外形接近「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有專家分析稱,該火箭的基礎即為「東風-31」導彈。
東風31導彈民用版
中新社報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的「長征11號」火箭,全長20.8米,起飛推力12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與低軌的運載能力分別為350公斤與700公斤,主要用於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G下發射微小衛星。「長征11號」採用4級全固體燃料發動機,發動機總設計師王建儒表示,其一級發動機的推力、燃燒室的裝藥量及所採用的柔性噴管尺寸均為國內固體發動機之最。
而「長征11」搭載的「浦江1號」及「上科大2號」等4顆微小衛星,主要用於航天新技術、新體制、新產品等空間試驗。其中,「浦江1號」採用通用化「即插即用」等技術,可快速與各種平台整合,並應用3D打印技術,將生產周期由4個月縮至3天,還引入Wi-Fi技術,將航天器上的傳感器組成一個「互聯網」。
可全天候快速發射衛星
澎湃新聞網報道,「長征11」特點為「快速、可靠、便捷、低廉」,具備全天候數小時內完成發射的能力,其成功發射證明中國運載火箭未來有能力完成24小時快速發射,對提升快速進入太空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實現一箭多星發射,則標誌中國具備小衛星快速組網能力。
中國於一周內兩度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周日,「長征6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同時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
另據中新網報道,載有「長征5號」合練產品的專用運輸船上周由天津港啟航,駛往海南島發射場,將與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合練產品共同展開發射場合練。
而中國航天網日前報道,「長征7號」已進入全箭模態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