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樣辦含菌 霉菌洗衣房 程序由頭錯到尾
【明報專訊】瑪麗醫院病人感染毛黴菌(又稱霉菌)調查報告昨公布,深灣洗衣房119個樣辦,61%有毛黴菌,證實感染源頭在洗衣工房。小組主席袁國勇指洗衣房無清楚分開處理污穢和清潔的醫院衣物,洗衣、乾衣、熨衣、包裝到運送環節都出了很大問題。他又指洗衣房多塵、空氣不流通,令洗衣房成為播菌工場。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總監陸志聰稱每年巡查洗衣房,無發現問題,不排除會終止外判公司合約。
機器不夠熱 未乾已包裝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瑪麗醫院在今年6月2日至7月18日,發現病人皮膚感染毛黴菌後,共有6人染毛黴菌,其中兩人已死,兩人已出院,兩人留醫。
衣物非先到先用生菌
袁指工場洗衣水溫度只有約60℃,未達71℃高溫的殺菌要求,且衣服只得八成乾,94%乾衣機塵隔樣本有毛黴菌,工場又將帶濕衣物用保鮮紙包裝,令毛黴菌有可能滋生。乾淨衣物運到醫院後,由於處理衣物流程非「先到先用」,未用衣物被墊底及長期用不上,形成細菌滋生溫H。
調查小組又指深灣洗衣房過去3個年度,洗衣量升近三成,用水量卻少18% ,原因不明,現洗衣場環境嚴重污染,要大清洗及消毒,未來數個月不重開。
醫局巡查逾20次 未揭問題
陸志聰表示,2013年常規巡查11次,2014年非常規巡查12次 ,並無發現上述問題。記者多次追問為何連工場、污穢空氣不流通巡查人員也看不到,質疑巡查人員態度懶散及敷衍了事,他沒正面回應,只說會檢討及跟進。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業務支援及發展)吳和貴表示,醫管局可按合約終止替瑪麗在深灣洗衣場洗衣的外判公司ISS合約及追討賠償。
調查小組建議洗衣工場要定期清洗及消毒工場環境和機器、測試溫度,處理污衣及清潔衣物工序要清楚分開,包裝衣物要保持乾爽;醫院的衣物被鋪要「先到先用」,骨髓移植中或燒傷中心需用高壓滅菌處理的無菌衣物被鋪。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報告是醫局「自己人查自己人」,事件反映醫管局監管服務外判商仍有漏洞,促加強巡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麟認為,若醫局發現外判商不依合約洗衣,但巡查又無發現問題,當中或有「蠱惑」,醫局可向廉署報案。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會在立法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