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足世盃謝幕夢未碎
結束世界盃最後一場比賽的12小時後,中國女足姑娘們開始了回國的旅程。回憶起加拿大的這個夏天,對她們而言,都是對最初夢想的一個回報。而在抵達北京短暫集中後,她們將各奔東西,重新回到現實之中——世界盃的璀璨燈光已成為過去,清冷的女超賽場將等着她們繼續打拼。
王霜:失落,但路還需走下去
從夢想回到現實的落差是巨大的,中國隊員王霜也承認會有失落感,但日復一日的生活還要繼續,因為她們十多年前選擇的這條路,只能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她只希望社會和觀眾不要忘了,世界盃後中國女足還在,同樣需要他們支援。
與所有隊員一樣,這些平均年齡僅為23.5歲的姑娘們,要比那些讀書孩子們在更早的時候,做出人生的第一次選擇;比在填報大學志願時才決定未來命運的人,她們具備超常的勇氣。
當年讀小學的她們或許還不知道,一旦選擇了專業踢球這條路,無論前途多麼坎坷,都將很難甚至是無法回頭,她們一生的命運也很可能由此決定。而在目送弱小身影的女兒,跟着教練走向球場的那一刻,也只有她們的家長會在心裏充滿了忐忑,因為他們更明白選擇與命運的重要性。
「你幹嗎花這麼多錢讓孩子受這個罪?」談起女兒只有11歲時將她送去遠離家鄉的足球學校學習,任桂辛的父親任智民有着道不完的辛酸。培養孩子成為一名女足國腳的15年,讓他受到親戚、朋友、小學校長和班主任無數的反對和質疑。都說父愛如山,而任桂辛的父親,正是用一種深沉的愛,將所有的擔心、壓力和揪心埋藏心底,只為女兒能夠不放棄最初的夢想,這也是所有中國女足的家長們為之付出無數艱辛和勇氣的一個縮影。
更可貴的是,這批女足姑娘們成長的10年裏,正是中國女足從高峰跌進低谷的10年,這與她們最初選擇夢想時的環境,已有了很大反差。但是,在無數個為了生活放棄初心的十字路頭,她們選擇了堅持,其中的信念和執著,才共同成就了少帥郝偉和她們自己,也為中國女足在2015年的夏天,吹響了復興之路的號角。
「打進八強是回報」
「在受傷的時候,有過想放棄的念頭,」回想起童年的選擇,王霜說,自己有過動搖的時刻。但這次能夠打進世界盃,打進前八,對她而言,「是給之前那段經歷和付出的回報。」
姑娘們共同的辛酸說明,中國女足的培養體系有待完善。這條路,是應該繼續待遇微薄的專業化、職業化,還是應該回歸校園,讓她們不必過早離家,可以成為從容面對社會挑戰的半職業化球員,這需要管理者們的探索。
但是,她們共同的經歷,卻同樣講述了一種超越理性的力量——沒有利益,前途渺茫,不被認可(現在剛有),放棄了女孩子最重要的美貌身材,用盡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為什麼?答案是,只為了懵懂時那個最初的夢想,因為它一直就在那裏。這是足以讓很多人敬佩的信念。因為很多人沒有勇氣做到的事,她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