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望是政府認受程度的指標,低民望反映市民對政府不信任、對官員觀感不佳,繼而引起更多批評和不滿,令施政更困難。影響民望的因素很多,政府如何能提升民望?
◆什麼是民望?
民望(popularity)是領導人/官員受市民歡迎的程度。在民主社會,民望與政府滿意度的調查是監察政府的重要一環。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是本港主要民意調查機構之一,以下是該機構發表的現屆政府部分民望數據(見圖表)。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分析指出,特首民望雖然輕微回升,但仍低於45分警戒線,其支持率為26%,反對率為56%,民望淨值為負30%。深入分析顯示,18至29歲市民最反對梁振英出任特首及最不滿意特區政府表現。
機構列出近期發生的事件,如行政會議通過擴建機場第三跑道、港鐵加價、行會拒絕為亞視續牌、港視就發牌事宜上訴得直等,指上述事件有可能影響政府民望。
◆影響民望的因素
(1) 個人形象
政治人物的個人形象、誠信等對民眾的觀感有很大影響,以特首梁振英為例,根據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琚q梁振英的「民望懸崖」〉一文,梁的個人民望的歷史高位是2012年5月,是他當選初期,支持度有56%。但梁於2012年底承認僭建醜聞,個人誠信成疑,12月民望陷入低谷,支持度只有33.6%。同月,民主黨前成員馮煒光接任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有指此換班為「政治化妝術」,欲透過公關手段改善特首形象。
在泰國,王位第一繼承人哇集拉隆功與其妻西拉斯美分別因「花花公子」形象及不檢點的私生活而民望重挫。有觀察家推測,最終王位繼承人將會是王室成員中民望僅次於泰王伉儷的詩琳通公主,反映政治人物的個人形象影響民眾對其觀感,甚至可影響其政治勢力。
(2) 經濟好=民望高?
經濟是衡量生活素質的重要元素之一,一般而言,經濟好令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對政府的不滿也會減少,民望必會上升。不過,隨荇犮N改變,年輕一代似乎對經濟以外的社會狀G更顯關心。青協2015年1月發表「青年價值觀調查2014」結果,逾六成年輕人認為民主較經濟重要,較2012年增加12.5個百分點,而認為社會穩定較民主重要的比率跌逾6個百分點至55%。
(3) 個別事件處理手法
2010年8月,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馬尼拉被槍手挾持,時任特首曾蔭權致電菲律賓總理阿基諾三世促其交代事件,惟對方以曾蔭權「越權」為由拒絕接聽,後來曾蔭權在國際會議上再次向阿基諾提出港人對事件的關注。曾蔭權就事件的處理手法獲得好評,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數據顯示,市民當時對特首和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均顯著上升,相信與政府對人質事件的迅速處理和回應有關。
(4) 政府施政
.有否聽取民意?
梁振英2012年競選特首期間,強調其團隊會「拿茪@張_、一本簿、一支筆,走入群眾,聽取意見」,政府亦不斷強調施政必會先聽取民意。的確,政府設有公眾諮詢機制,但不時被批評「假諮詢」,梁落區出席地區論壇時,反對他的人未取得入場票。漠視民意的舉動引發更多批評,影響政府民望。
2013年10月,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不斷,政府拒絕發牌予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市民舉行集會聲援。政府的決定被批評與民意背道而馳,連帶政府官員民望全線下滑。受發牌事件影響,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的支持率淨值跌至負12%。
.有否回應民生問題?
中大亞太研究所資料指出,2014年《施政報告》推出眾多扶貧措施,引起政策側重某些階層的批評,但當中多項措施扶助弱勢社群,讓市民感到特首及政府希望盡力解決貧窮問題,對民望帶來正面影響。《施政報告》發表後,特首、三司及政府表現評價止跌回升,反映市民對政府表現的滿意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