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全港每年用水約12.2億立方米,約兩成為}廁用的海水,其餘為食用淡水;淡水主要水源是購買東江水,佔近八成。為增加水資源,政府早於2006年推行《再造水試驗計劃》,將用過的水處理作非飲用用途,例如}廁,但現時仍在研究法律及財務階段,最快2022年才向上水及粉嶺供應再造水。有學者認為,新加坡的再造水技術已十分成熟,建議香港借鏡,將再造水作飲用用途,但指出難題是公眾也許難以接受。 水塘儲水僅足半年用 香港的17個儲水庫總容量為5.86億立方米,所收集的雨水約佔總耗食水量兩至三成,若無東江水供應,儲水僅可應付全港食水需求最多半年。為了令水資源更多樣化,政府擬於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但每立方米的成本較使用東江水(約9元)貴約3元;政府亦於2006年分別在昂坪及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推行《再造水試驗計劃》,供兩廠養魚、灌溉及}廁。 水務署回覆查詢時稱試驗計劃結果顯示技術上可行,但海水}廁一般較其他水資源如再造水具成本效益,不過考慮到在內陸地區如上水和粉嶺安裝和操作海水供應系統的成本高昂,該署計劃在上水和粉嶺供應再造水作}廁之用,正研究相關財務及法律事宜,料明年底前完成,最快2022年開始供水。 學者憂市民抗拒飲用 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湯初陽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水資源管理角度來說,水源應該多元化,以減低缺水風險,以美國加州最近的大旱為例,一旦遇上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會影響供水穩定。他續稱,新加坡廢水回用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值得香港借鏡,估計將污水處理到達至可飲用的標準,成本亦可低於購買東江水,「將再造水用作飲用,最大難題不是成本,而是大眾的接受程度,相信會有不少反對聲音」。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