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研究顯示,香港每5名長者中,每年便有一人曾摔跌一次或以上;每10名跌過長者中更有1人骨折、3人軟組織受傷。職業治療師提醒,不要以為「論盡」或患病長者才會跌倒,精靈長者同樣有風險,其中「地布變地氈」為大忌,長者視力反應較慢,進出光差大的地方同樣可致跌倒。瑪麗醫院的「長者家居防跌」計劃,由治療師化身調查員,找出令長者跌倒的潛伏危機,成功減低長者再跌風險。 專人上門檢查長者家居 瑪麗醫院於2009至2011年間,推出「長者家居防跌」先導計劃,將204名分別來自瑪麗、威爾斯及瑪嘉烈醫院的長者隨機分成兩組。這些長者均是在摔跌後曾到急症室求診但不用住院,平均年齡78歲,逾九成人能獨立自理。結果無職業治療師到訪的一組(103人),半年內有11.4%人再次跌倒;相反曾有職業治療師到訪家中評估、提供改善建議的一組(101人),再跌率僅2.5%。計劃證實有效後,去年底已正式在瑪麗醫院推行,為有跌倒風險者評估。 80歲的王伯早前因痛風症入院,獲轉介至瑪麗醫院職業治療部參與上述計劃。曾為他評估的瑪麗醫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陳文泰稱,有時家居佈置未必是跌倒成因,不少長者如王伯的最大問題是心急,「未企定就行」,增跌倒風險。王伯初搬入新單位時,便曾因沒注意露台地板剛清洗而滑倒。 「未企定就行」增跌倒風險 陳說簡單測試顯示王伯的視力反差度有中度問題,在極光及極暗情G下視力會變得模糊。家住華富h的王伯,單位日間雖光源充足,但位處露台的廁所,關門後會變得暗,由很光的地方走進較暗的地方,其眼睛來不及調節,視力便受影響。王伯在陳的建議下,日間去廁所也會開燈;並將已「磨蝕」的拖鞋、波鞋換掉,以免滑倒。 光到暗眼睛需時適應 忌心急 陳文泰又指出,地布抹過水後便應「踢開」,切忌「地布變地氈」,亦應避免雜物阻塞通道。但陳稱,他接觸的長者中有約三至四成,因不喜歡改變等原因而不依足建議改善,他只能嘗試說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