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威脅生物多樣化原因(見圖) (1) 過度獵殺、捕撈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4年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逾7萬個物種,有超過2.2萬種面臨絕種威脅,包括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中華雞泡魚(河豚)等。 例子﹕ 全球捕捉的藍鰭吞拿,有八成為日本人所用,由於國際水域暫時沒法例規管撈捕藍鰭吞拿魚的數量,有環保人士批評日本人進食太多、過度捕魚,連未成熟的吞拿魚也不放過。有調查發現,藍鰭吞拿平均壽命由20歲減至7.4歲,走向絕種邊緣。 (2) 破壞生物棲身地 由於地球人口大幅增加,大量消耗資源,人類在不同地方尋找更多資源發展,加上經濟發展、城市化,嚴重破壞野生動物的原始生態環境,如濫砍樹林、開墾農田、採伐木材等。生物的原有生存環境縮窄,以致難以覓食、繁殖,無法適應生境轉變,最後面臨逼遷或絕種。 例子﹕ 亞馬遜森林是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同時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當地有多種罕有動物棲息,但石油公司為開拓更多資源,1970年代開始在當地開採石油,導致雨林面積不斷減少。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研究所(IBAM)在2011年度亞馬遜熱帶雨林保護計劃指出,從2003年8月到2010年8月,熱帶雨林減少約20萬平方公里,與400年前相比,整體面積減少了一半。 (3) 氣候變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份評估報告顯示,20世紀中期開始,極有可能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全球各地的空氣及海洋溫度平均上升、冰雪廣泛融解、平均海平面上升,證實氣候系統的暖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例子﹕ 1998年與2002年,澳洲大堡礁約50%珊瑚礁受「珊瑚白化事件」(coral bleaching event)影響。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氣候變遷因應小組的首席科學家暨領導人Janice Lough解釋,珊瑚是非常敏感的植物,如海水溫度升高令它們受壓,珊瑚就會將共生藻(能顯出顏色的珊瑚礁骨幹)排除,呈現透明,珊瑚白化可造成一部分珊瑚死亡,或完全死亡,若壓力消除,珊瑚也有機會康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