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維基百科是取得快速知識參考的捷徑,好多詞條都是專家撰寫,反覆修訂。中文的維基百科一般內容充實,當然同學不宜盡信,懷疑之處要反覆查核,但中文撰寫水平普遍低落,尤其是描述事態或敘述故事,往往失諸交臂。
我個別指導的學生,語文鍛煉以描述和敘述為主,描述、敘述的一關過了,才進入議論(評論)、抒情(詩歌和散文)和虛構(小說)。議論寫的是自己觀點,抒情和虛構都可避重就輕,但描述和敘述必須對照外間事物,要虛心冷靜,這是最難的。
多描述性質 鍛煉樸實文筆
維基百科詞條好多是描述性質的,可以用來鍛煉樸實文筆。當然要選語文不佳的,例如寫沙田望夫石如下:
望夫石(Amah Roc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紅梅谷對上的一個小山崗,海拔約250多公尺,是獅子山系的一座小山。望夫石是沙田區著名的地標。……
山峰上的這塊大石約有15米高,似人的身軀,此大石上有兩塊石,一大一細並排而立,造形狀似婦人背著孩子,「母親」的頸部和「孩子」是源於岩石的水平節理,而身體部份則為垂直節理而形成,母子迄立在山峰上,遠望山下沙田區城門河、沙田新市鎮一帶。望夫石微曲身子,動也不動,形態流露著盼望。……
相傳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妻子誕下女嬰後,不幸因病去逝,留下女嬰,幸得鄰舍一婦人亦產下了麟兒,可憐該父女的遭遇,願意為女嬰哺乳。
轉眼數年過去,兩孩已經6、7歲,青梅竹馬相處融洽。不久女童的父親積勞成疾去世,孤女亦成為童養媳,長大結婚與夫育有一對兒子,一家樂也融融。可惜好景不常,某年天旱,稻穀失收,丈夫為求生計,被迫捨下妻兒與同鄉出洋謀生,誰知一去不返,音訊全無。妻兒生活淒苦,但是仍然期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家團圓,因此婦人每天手抱幼子背著長子,攀登山崗遙望遠海,冀盼夫君歸來,日日如是,風雨不改。母親悲哀地說,丈夫時候會回來。有一天,三母子如常登山守望時,突然遇上狂風大雨,雷電交加,三母子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於世上,但是他們站立的位置卻出現了一塊巨石,形態極似失蹤了的三母子。有傳說是其深情感動蒼天,故此將他們化成石頭永守山崗,而這個哀怨動人傳說亦漸漸廣泛地流傳開去。
中文句法隱去主詞 考造句工夫
故事敘述的時候,牽涉的主詞,經常變換,由農村家庭、農夫妻子、鄰舍家庭、鄰舍妻子,中文句法一般隱去主詞,這頗考造句的工夫。名詞方面,客觀敘述要用平義詞,「麟兒」是祝賀語,不可在敘事用,否則那鄰家女嬰就要叫「明珠」、「玉女」了。動詞方面,有靜態的動詞句,也有急速的動詞句。靜態而重複的動詞句,例如「手抱幼子背茠齯l」這些句子,錯用虛詞。茼r帶有不穩定、張羅、權且的意思。舊時婦人背負小孩,容易用力,動作是穩定的,不宜用茼r;「手抱幼子」,手臂容易疲累,不受力,動作反而是不穩定的。該用茼r的地方卻不用。急速的動詞句方面,例如「但是他們站立的位置卻出現了一塊巨石」,這句敘述事態急變,卻用了「但是……卻」的現代漢語虛詞句式來阻擋情節演進,不得修辭之法。
今用淺白文言,取其大意,改寫如下,使同學知道,文言是中文的根底所在:
沙田有奇石,於紅梅谷對上小丘之上,高五丈餘,狀若婦人負子,佇立遠望,故名「望夫石」。俗傳,昔有農家,妻生一女,鄰家之婦亦生一子,妻產後病歿,鄰婦憐之,為女哺乳。女與鄰子青梅竹馬,及六、七歲,女父死,鄰納孤女為童養媳。長而婚,生二子。適天旱失收,夫出洋謀生,一去音訊杳無。女負長子,領幼兒,日夕登山望海,盼夫歸還。一日,風雨大作,雷電交加,母子消失,所立之處,現一大石,作婦人背子望海之狀,即今之望夫石也。
文: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