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通識﹕如何教學生審題
【明報專訊】通識科重視「精確的思考」,同學要理解討論議題的關鍵概念,應考作答時也要就題目每個詞語細加斟酌,否則文不對題就像以下故事一樣﹕
教師﹕「你有跟從『大家親自寫一篇評論』這要求嗎?」
學生﹕「這篇評論每一行都是我寫的!」
教師﹕「那麼龍應台女士,見到你真叫人高興,我以為你已離港!」
學生(表示無辜)﹕「我沒有說謊,我昨晚真的照着《野火集》『寫』啊!」
故事的關鍵詞是「寫」,教師要求「寫作」,同學理解為「抄寫」,兩人對「寫」的概念有歧異,又或是學生刻意偷換概念,令同學無法達到要求。同樣道理,在討論議題或回答題目時,同學都必須字字細嚼,留心當中關鍵詞的要求和限制。以下舉出兩種情况,供大家參考﹕
(見表1)
既然審題如此重要,公開試題目又設這麼多「審題陷阱」,教師可怎樣加強同學審題能力呢?以下方法可加入習作和課堂討論中。
(見表2)
「精確的思考」是批判思維重要構成部分,加強這方面訓練不但切合通識科設計的精神,也有助同學應試,一舉兩得。
文﹕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黃家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