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通識﹕如何教學生審題

[2014.11.06] 發表
(表1)
(表2)

【明報專訊】通識科重視「精確的思考」,同學要理解討論議題的關鍵概念,應考作答時也要就題目每個詞語細加斟酌,否則文不對題就像以下故事一樣﹕

教師﹕「你有跟從『大家親自寫一篇評論』這要求嗎?」

學生﹕「這篇評論每一行都是我寫的!」

教師﹕「那麼龍應台女士,見到你真叫人高興,我以為你已離港!」

學生(表示無辜)﹕「我沒有說謊,我昨晚真的照着《野火集》『寫』啊!」

故事的關鍵詞是「寫」,教師要求「寫作」,同學理解為「抄寫」,兩人對「寫」的概念有歧異,又或是學生刻意偷換概念,令同學無法達到要求。同樣道理,在討論議題或回答題目時,同學都必須字字細嚼,留心當中關鍵詞的要求和限制。以下舉出兩種情况,供大家參考﹕

(見表1)

既然審題如此重要,公開試題目又設這麼多「審題陷阱」,教師可怎樣加強同學審題能力呢?以下方法可加入習作和課堂討論中。

(見表2)

「精確的思考」是批判思維重要構成部分,加強這方面訓練不但切合通識科設計的精神,也有助同學應試,一舉兩得。

文﹕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黃家樑老師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 Grace Tam﹕我有興趣報考海外大學,但又想在香港讀大學,請問我可同時考DSE和英國的GCE(普通教育文憑試)或IGCS... 詳情
考評拆解﹕考評局教你做好IES
【明報專訊】為進一步優化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IES)的評核,考評局早前向科任教師公布「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的IES評核架構(適用於2017... 詳情
試題拆解﹕青年少理世界議題
【明報專訊】˙資料甲 作為世界公民,他不只關心自己的社區和國家,更關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他們關注世界不公義、不平等的事... 詳情
試題拆解﹕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明報專訊】˙資料一 生態足印是人類實際消耗自然資源的單位,以「地球資源公頃」為單位(gha)。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香港生態足...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伊波拉疫潮 ˙學習單元﹕全球化、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羅潔玲 學習目...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