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佔領事件中,接二連三有學生在校內爭話事權,包括罷課、反對升國旗等。有校長以民主原則處理,如讓學生投票決定是否取消升旗禮,但亦有校長認為,學校不能處處讓步,「否則將來誰當校長,是否都要由學生投票決定?」不過,學界很多人亦體會,面對學生自主意識抬頭,學校管理層還需真正跟學生「有商有量」、講道理,爭取更多學生理解,即使最終否決學生要求,都可減少「怨氣」。 學校能否「拆彈」 師生關係關鍵 部分校長不諱言,近年青少年民主意識愈來愈強,也較多挑戰學校決定。佔領事件中,罷課等一系列學生行動,都考驗學校「拆彈」能力,有校長認為允許罷課等同批准學生違規,會令學生守規矩的意識變得模糊;但亦有不少校長認為,最重要聽學生心聲,若學生說法合理,可以特事特辦。 到底什麼事情可以讓學生有話事權?有校長跟筆者分享,違法、不道德、危害安全的事,學校要堅守不准學生越界,但涉及價值判斷、政治取態的事,則可以開放讓學生討論,「如果學生講得通,指出老師說法不圓滿的地方,學校都要接受,不可以死撐」,有些事情校方可因應學生要求改變決定,但即使學校維持原判,校長能拿出道理來,對學生動之以情,學生亦會理解,較易接受。 有校長說,在學生與校方立場不同時,學校能否「拆彈」,平日師生關係其實也是關鍵,若學生一直覺得老師和校長講道理,對他們心存尊敬,也願意聆聽他們說話,出現矛盾時也容易化解。校長和教師亦要有胸襟,學生若做出「激」的行為,師長要謹記「那個年少不輕狂」,事後不必每每嚴詞苛責,反而跟他們說說道理,既有助學生成長,雙方關係亦可變得更緊密。 余諫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