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影響
【明報專訊】◆社會方面
1. 捍衛公民社會意識
訴諸理性 解決問題
在佔中現場,若場內出現意見分歧,參加者大多理性和平,用投票、討論、勸喻等方法解決而不會訴諸暴力,充分體驗港人的公民意識。
10月1日國慶升旗禮中,示威者就是否阻撓升旗禮出現分歧,其間曾出現零星爭執,最後升旗禮順利舉行。學民思潮進入公眾觀禮區,並無叫口號,只做出交叉手勢表達訴求。有數十人自組人鏈,呼籲其他人保持冷靜,不要衝擊升旗禮。場外一部分示威者在升旗時喝倒采,更有人拿出象徵香港獨立的旗幟,但都被其他人勸喻後收起。
「人道通道」減示威影響
在旺角集會現場,9月30日中午有救護車需要取道亞皆老街,集會者迅速移開自製路障讓救護車通過。約10分鐘後,救護車已抵達目的地,雖然最後懷疑是虛報,但佔中發起人陳健民說,為免延誤救人,已即時在金鐘佔領現場開通「人道通道」,讓救護車、消防車進入,盡力減低示威活動對市民的影響。
自動清理場地 分類回收垃圾
佔領場地不時有糾察維持秩序,更有義工派發物資和回收垃圾分類。英國BBC於9月30日發表文章"Things that could only happen in a Hong Kong protest",形容佔中示威者有禮愛乾淨,主動清理公物上的噴漆塗鴉,集會不忘守規矩,是最乾淨的示威者。在金鐘地區,因垃圾車無法往該區清走垃圾,令垃圾堆積如山,有泥頭車司機得悉後到場義務清走垃圾,解決衛生問題。
2. 運動凝聚不同人
佔領活動「遍地開花」,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希望市民摒棄個人成見,以爭取民主進步為最終目標,支持活動。海外有不少人舉起今次運動的象徵物雨傘來聲援香港,在倫敦中國駐英大使館外,有2000人參加集會,寫荂u香港,全世界支持你」,並呼籲首相卡梅倫向北京施壓。在美國,多名中國民運人士及香港移民持雨傘集會抗議。台灣亦有萬人集會聲援佔中,台灣學運領袖林飛帆和陳為廷到場,要求北京給予香港真普選。
◆政治方面
1. 實現更高法治
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在其著作《佔領中環—和平抗爭心戰室》論述公民抗命是符合民主精神與公義。佔中雖涉及違法行為,但為了令法律和制度更公義,「以法達義」,故不違背香港的法治,而是實現更高階的法治精神。
2. 抗爭意識的啟蒙及實踐
佔中運動是香港近年最大規模的公民抗命,佔中十子之一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認為此次佔中運動開啟了香港人的抗爭意識和實踐。邵家臻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他認為港人比從前更關心政治,不會麻木接受不合理政策。雖然有意見指佔中活動會嚴重癱瘓香港經濟,但邵認為一個社會的好壞不能單以經濟增長和社會競爭力而判別,現時梁振英施政下同樣令香港競爭力下降、政治不穩。佔中運動不能單從經濟效益衡量是否值得,而是從能否喚醒港人政治抗爭意識和增加港人的身分認同的角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