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很多上班族都知道這個段子:最幸福的事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但兩者卻都是一種奢望。更為現實的是:很多上班族都是早上被鬧鐘叫醒,迷迷糊糊中極不情願地起床。但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則消息卻嚇著了不少人:睡眠中突然被叫醒相當於一次醉酒;長期被鬧醒將導致慢性壓力,增加精神壓抑、高血壓、心臟病的患病風險。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Main:鬧鐘讓人不愉快不假,但鬧鐘真能把人「吵病」嗎?還真遇到這樣一個案例 — 一位的士司機表示,鬧鐘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災難」。因為工作需要,司機每天淩晨5點就得起床,晚上睡覺前設定鬧鐘則成了他的「定律」。到了早晨,鬧鐘一響,容不得半點猶豫,他便以極快的速度「騰」地起床,迅速完成早晨的各種必備「程式」,以致坐到公車上擰下鑰匙開始發動時,似乎還處在「半夢游」狀態。「夢游」帶來的後果便是注意力不集中。在一個月裡,他竟然連連闖紅燈,光是罰款就交了一千多元。「總是覺得容易分神,看到紅燈都反應不過來要停車。」這名司機表示。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位司機去找精神科醫生尋求醫治。醫生表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長時間處在「被驚醒」的狀態中,從而影響了正常的情緒和工作狀態。「如果在深度睡眠中被吵醒,起床後的不適感會更甚。」
相信現代有很多人都是處於晚上盯著電腦不想睡,早晨則是賴著床不願起的狀態中。一次有76名參與者的調查顯示,只有 14人聲稱自己基本能睡到自然醒,其餘62人在工作日,幾乎每天早上都是被鬧鈴吵醒或家人叫醒,占了八成多。
那麼,晚上一般幾點睡覺呢?參與調查的這些人中,有三成「夜貓子」一直要耗到夜裡12點之後才願睡覺,超過60%的人睡覺時間在晚上11點到12點之間。但需要說明的是,絕大多數單位都實行著「打卡上班」的制度,兩者無疑是莫大的矛盾。
那麼,我們又有什麼辦法能夠真正的做到自然醒呢?
1. 早睡早起
醫生表示,所有人都嚮往的「自然醒」的確是身體的最佳狀態。如果能夠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作息,在長時間的習慣養成後,自然醒一定不是奢望。
2.定時起床
醫生建議,如果白領實在無法做到「按時睡覺」,可以嘗試定時起床。如果被鬧鐘驚醒,可以稍微賴床一下,不用像機器人一樣馬上翻身起床。
3. 窗簾留縫
醫生介紹,陽光的「叫醒作用」絕不亞於電子鬧鐘,同時還沒有突然被驚醒腎上腺激素猛增的驚嚇感。晚上拉窗簾時,不妨留一點空隙。當早上受到光線照射,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加快,伴隨著生物鐘同時提醒你,該起床了。
4. 「意念起床」
「8點起床 ... 8點起床」,A女士表示每周都靠著這樣的「碎碎念」度過難熬的「起床大作戰」。「我覺得很奇怪,似乎是生物鐘能聽懂我的念叨,我只要睡前反復多念幾遍,第二天會在這個點自然醒。」
醫生解釋,像A女士這樣的「意念起床」還算是比較合理的做法,「這樣的方法適合心理暗示比較強的人。潛意識記住了時間,則會形成准點起床的印象。」
5. 鬧鈴是漸強
為了讓鬧鐘更響,不少人將鬧鈴設成帶有「重金屬」風格的神曲。但醫生表示,這種鬧鈴只會讓被驚醒的危害增加。正確的做法應當將鬧鈴設成「漸強」模式,同時儘量選擇輕柔一些的音樂鬧鈴,減小起床壓力。
-----------------
每天保持樂觀
多活10年
美國長壽專家丹?布特納爾發現,生活中遵循一些簡單的習慣,就能達到長壽的目的。布特納爾本人曾考察過世界各地人們的長壽秘訣,並進行了提煉歸納。布特納爾表示:「做到5個堅持,你就可以多活10年。」
1. 每天保持1.5小時的無意識體力活動,而不是刻意的體育鍛煉。最長壽的人往往生活在生活條件並不便捷的地區,然而就是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獲得了最滿意的回報。他們需要步行去商店、回家和拜訪朋友,這就讓他們獲得了大量活動身體的機會。生活在長壽地區的人群無一不遵循著以生產生活性勞動為主的運動方式。譬如義大利薩丁島的男性百歲老人仍能耕作。
2. 與關愛老人的子女生活在一起。長壽老人都生活在一個關愛老年人的大家庭中,與子孫們生活在一起。這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照料,長壽老人也為大家庭順暢運轉做出了貢獻。如他們種植蔬菜、烹飪一日三餐和清理房屋等。這就顯現出一種強大的雙重效應:他們的子孫可以從長輩的勤勞和智慧中受益,百歲老人也從後代的青春活力中獲得了保持身體活躍的動力,他們絕不呆在家中無所事事。
3. 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大部分的長壽老人都會有精神信仰,即使是不信奉宗教的長壽老人,開朗樂觀的心理狀態也讓他們很少出現抑鬱情緒,免疫力更強和心臟病的發病率較低。他們往往擁有強大而廣泛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支援,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4. 多吃豆,少吃肉。對於長壽老人來說,肉更像是一種佐料,每周一兩次,量很少,只相當於一副撲克牌的大小。他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大量攝取豆類食品和堅果。長壽老人通常早餐攝入較多的食物和營養,而晚飯的量是最小的;一天中的食物量呈倒金字塔分佈。
5. 放慢生活節奏,抽空就休息。長壽老人的生活節奏保持「慢半拍」,吃飯細嚼慢嚥,做事不慌不忙,不讓自己陷入過度忙碌,並且保障每天休閒娛樂的時間。壓力是對人體健康最有害的因素。慢性壓力會引起慢性炎症的形成,導致人體過早老化。
---------------------
多看喜劇
有助長壽
每次看完一些搞笑的電影和電視劇,以及無厘頭的娛樂節目,讓人捧腹大笑,這個習慣會讓你增壽不少,甚至還有常被你唾棄的巧克力,也是增壽的食物。而在生活中對老人健康有益的8件小事中,看喜劇電影是排行榜首的。
有不少人認為嚴肅的戲劇和扣人心弦的電影才有教育意義,但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喜劇對健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看喜劇電影會讓血管得到擴張,而看戰爭片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流量減少。同樣有資料顯示,每周吃45克以上的巧克力(相當於兩塊糖果大小)會讓人們患上中風的可能性下降20%。當然每次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會對大腦健康更有益。特別是老年人一天專注一件事,比天天忙很多事的人更有益身心健康。
人們都知道發燒的滋味不好受,但醫學家們發現發燒時,能增加人體免疫系統的抵禦功能。體溫稍微升高,有助於免疫系統更好的發揮和調動其抵禦被感染細胞的功能。
------------------------------------------
英國研究:
哺乳動物體形越大
患癌機率越小
英國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哺乳動物體內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s)數量與其體形成反比,體形越大,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數量越少,相應地它們患上癌症的機率也越小。
在哺乳動物的進化史上,病毒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1000萬年前,逆轉錄病毒就開始侵入到哺乳動物細胞中,有時候病毒會與宿主的基因組結合,從而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即是所謂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因為這些病毒有可能會複製到基因組的其他部分,會增加致癌突變的風險,因而被視為哺乳動物癌症風險的標誌。
在該項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普利茅斯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確認了包括人類在內的38種哺乳動物1000萬年來基因組中留存下來的27711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他們發現,隨著動物體形的增大,其基因組中留存的內源性逆轉率病毒會更多地被「編輯掉」,病毒數量會趨於減少。數學模型和基因組學研究表明,體重僅有19克的小鼠有著3331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而59公斤重的人類只有348個,重達281公斤的海豚則僅有55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哺乳動物的每個細胞中都可能存有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按照常理來說,體形較大的動物所擁有的細胞數量更多,其所擁有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數量也應該更多,也會更容易觸發基因變異,但事實卻非如此。」論文主要作者、牛津大學的阿裡斯?卡左拉斯基博士說。
他指出,這一研究首次表明,基因組中有大量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是有害的,否則大型動物也不會在進化過程中限制它們的數量。從邏輯上講,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數量越多,與其有關的致癌突變風險就更大,而哺乳動物則通過進化來對抗這種風險。通過研究哺乳動物體內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分佈模式,可以找到動物進化過程中癌症的「足跡」。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有研究表明,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與一些動物(如老鼠)患上癌症存在關聯,但還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與人類癌症有直接關係。由於大型動物的病毒致病機制遠比小型動物的病毒致病機制要複雜,因而關於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是否會引發人類癌症,還需要進行更系統的研究。他們認為,相比於小型動物,大型動物體內可能擁有更為有效的抗病毒基因,而該假設一旦得到確認,那麼就可以模仿這些機制來設計新的抗病毒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