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成金礦,私隱經濟近年亦相應抬頭。網絡頻現保安漏洞,加上斯諾登揭發美國大舉監視互聯網,都增加了網民對私隱的警覺。有科網公司看準商機,開發標榜保障私隱的產品及服務,但商戶與網民是否願意為私隱承擔成本,仍屬未知數。
新軟件助用戶掌控數據
史丹福大學華裔教授林倩玲(Monica Lam)最近便推出可保障私隱的Omlet Chat。跟一般社交網絡服務一樣,用戶可傳遞訊息及分享媒體,但異於一般社交網絡,該應用程式讓用戶全權控制數據,用戶可選擇將數據儲存於第三者雲端服務供應商。
換言之,用戶數據並非集中在社交網絡供應商手中。
根據史丹福大學今年3月份發布的新聞稿顯示,林倩玲教授表示,他們研制該軟件是基於對私隱的關注,「我們想推動一種免於『數據貨幣化』的通訊及應用平台,這便是私隱經濟的目的。」
她稱Omlet Chat是首個讓用戶控制數據的應用程式,而且用法跟一般社交網絡無異。服務雖然免費,但她計劃透過跟雲端服務供應商合作來賺錢。
保障私隱添成本 消費意欲成疑
手機所產生的數據亦受垂涎。威爾斯人巴爾坎(Aral Balkan)研發一款可讓用戶全盤控制所產生數據的Indie Phone,今年向網民集資生產,希望2016年面世。
網絡安全漏洞令人更加關心數據失竊問題。康乃爾大學數碼資訊專家韋克爾(Stephen Wicker)相信,私隱可以成為企業有效的市場推廣工具。
他認為,企業在儲存用戶數據上若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例如承諾只儲存數據一天更刪除,而非儲存長達一年增加用戶資料外泄風險,他相信用戶為保私隱是願意付款的。
不過,《經濟學人》稱,互聯網不少免費服務都是靠用戶出賣數據補貼,商戶及網民可能對負擔成本保障私隱的做法有所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