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習目標
◆知識
1. 認識《基本法》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規定
2. 理解「普選」的意涵
3. 了解不同持份者就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及產生辦法所提出的不同方案的要點
4. 認識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長的產生方法
◆技能
1. 辨識不同持份者對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觀點
2. 比較不同方案的優點及局限
3. 分析香港市民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諮詢過程中的政治參與程度
4. 評鑑各方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所提出的方案是否體現民主真諦
◆態度及價值觀
1. 以開放態度聆聽不同觀點
2. 以獨立而具批判的態度,有節有理地論證個人觀點
●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歸納普選涉及的爭議及各方在這些爭議的取態。
提問要求同學整理相關資料(議題涉及的爭議),再加以分析(不同持份者的取態)。
根據資料,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這議題的爭議包括「特首是否要愛國愛港?」(特首的素質條件)、「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及「公民提名才算真普選?」(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提名方式),同學必須指出其中的「爭議」,即意見出現分歧的地方。
就提問第二部分(各方在這些爭議的取態),同學宜將資料提及的多方歸類,例如中央/官方、建制及親建制派、泛民、法律專業界別,避免重複相同觀點。同學也毋須處理資料未提及的人或團體。
就「特首是否要愛國愛港」這爭議,中央及官方認為特首愛國愛港是必須的,泛民方面也認同這點,爭議似乎在於為愛國愛港定下客觀標準;至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的爭議,建制派等認為要維持由「四大界別」組成,民主黨則主張提委會由直選產生,大律師公會指稱提委會只需有「廣泛代表性」;最後,有關公民提名的爭議,泛民認為公民提名是必要的,中央及親建制派則指公民提名有違《基本法》。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公民抗命是否影響政府施政的有效方法?試輔例說明。
提問針對公民抗命與政府施政的關係,要求同學評論前者(公民抗命)是否影響後者(政府施政)的有效方法。
同學只需討論公民抗命這一方法,不用考慮其他政治參與的方法,亦不用比較公民抗命與其他方法的優劣。其次,必須輔例說明,同學可援引香港或/及其他國家地區的例子解說。
回答時,宜就「有效」定下指標及操作定義,如:政府修訂或取消原有政策或法例,再列舉例子,並解釋為何有關行動能/不能影響政府施政的方法。公民抗命能「突顯某政策措施/法例的不公義」、「喚醒大眾市民的關注」、「有效吸納及壯大反對派的力量」等,政府或因此修訂或取消有關政策法例。不過,公民抗命可能因「推動者未必能突顯政府不公義之處」、「市民大眾的政治及公民意識」、「市民只關心眼前切身利益」、「政府對民意的重視程度」等,以致未能影響政府施政。
■延伸回應題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2017年香港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方式應加入公民提名?解釋你的答案。
提問針對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提名方式,就提名方式中加入公民提名這觀點,要求同學表示立場,同學必須提出及考量有關建議的正反觀點,然後明確表達個人對議題的看法。
考慮點包括:公民提名是否違反《基本法》的規定?是否體現民主選舉的重要元素?是否體現人權這普世價值?是否切合香港的需要?對香港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整體發展是否有正面促進作用?
◆新聞議題﹕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顧問教師﹕保良局姚連生中學通識科主任 呂嘉敏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
life.mingpao.com/htm/dl/20140619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