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長達36日的馬拉松大選周一結束,票站調查顯示右翼反對黨印度人民黨擊敗執政國大黨,黨魁莫迪可望任新總理。莫迪在領土主權上立場強硬,曾警告北京勿抱擴張心態,為中印關係帶來暗湧。不過莫迪擔任地方首長時經濟政績獲肯定,選民期待他發揮所長,振興印度經濟,有評論認為這將成為中印經濟加強合作動力。
這次大選有超過5億人投票,投票率逾66%,是印度歷史新高。印度選舉委員會將在周五點票,但6個票站調查中有5個顯示,63歲的莫迪(Narendra Modi) 領導的人民黨將贏得過半議席。綜合各項調查,人民黨及其盟友可能在543席的人民院(下議院)獲249至289席,執政國大黨只獲得101至115席。
莫迪的政治立場在國內外備受質疑。輿論擔心其民族主義心態會帶來族群衝突,亦質疑他會奉行更為鷹派的外交政策。莫迪今年2月在中印主權爭議所在的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發表演說時,便警告北京:「今天的世界不歡迎擴張思維,中國亦要摒棄其擴張思維。我以土地之名起誓,會保護這個國家。」
奧巴馬祝賀 期待新政府
莫迪跟西方的關係亦成焦點,他因涉及古吉拉特邦反穆斯林暴亂而長期遭歐美拒發簽證,直至成為總理大熱,西方才開始改變態度。歐盟及美國駐印度大使今年初先後跟他見面。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發聲明祝賀印度大選結束,稱期待跟新政府緊密合作,但美方拒絕評論莫迪的簽證問題。
對莫迪來說,當前面對的首要挑戰始終是改善經濟。印度經濟增長近年放緩,連續兩年經濟增長不超過5%,國大黨被指沒有解決貪污及基建發展落後等問題,致使民心思變。莫迪2001年起擔任古吉拉特邦首長,經濟政績備受推崇,輿論期待他上台後推動「戴卓爾式改革」,振興印度經濟。有分析認為,這將成為中印保持良好經貿關係的誘因。
牛軍:與印交好 免四處惹火頭
莫迪任古吉拉特邦首長期間曾四度訪華,內地《環球時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莫迪在地方執政時是「務實商人」,吸引大量中國企業到古吉拉特投資,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他若出任總理,中印關係可能更密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向本報指出,中印邊界爭議是長期存在,印度政府領導人換來換去,也沒出現特別意外的局面,即使以莫迪強烈民族主義的個人理念,還原到政治現實中也會大打折扣。牛軍認為,除非動武,否則兩國領土現狀很難出現重大改變,但目前雙方都沒迫切性和動力去解決:「中國沒有能力同時在四面八方跟誰都發生衝突,目前東海、南海的局面複雜,因此中國還是想和印度維持比較好的關係;印度也想跟中國保持目前的關係。」
至於發展中印經濟合作方面,牛軍認為,為體現個人理念,莫迪應該會在這方面努力,但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文化多樣性也十分豐富,個人對政府施政作為影響的空間不大,不像中國,換個領導人會有很大的影響。他又分析,印度目前經濟總體發展得很好,若保持如今的發展勢頭,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後會成為中國新的競爭對手。
因憧憬莫迪上台,印度股市近日升至新高,盧比也攀升至9個月高位。不過,有專家警告,印度民調一向不準確,2004年便曾錯估人民黨勝出,今次再跌眼鏡機會雖然不高,但人民黨最終未必如多數民調顯示般大勝,可能與其他黨派結盟執政,令施政受束縛。(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