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明報製圖)
放大
 

[昔日明報]

 
港聞
 參考答案﹕閱讀文言

【明報專訊】◆語譯填充

a 多

b 晚

c 明白/知道

d 深深吸氣

e 罷了/而已

◆實戰篇

1. 錯誤(陳在衡未死)

2.(見表)

3. 陳在衡深夜在郊野遇到生人,卻不避生分,上前點煙,可見其為人和藹。陳在鬼面前自稱是「與鬼相近之人」,可見其為人風趣。

■閱讀白話

1. 第3段:指出健忘症是因為腦袋自小要填塞無窮無盡的事情,結果變得密不通風,以致記憶開始模糊。

第4段:引用范成大的詩,說明年長者最常忘記的是別人的姓名。

第5段:引用白居易的詩,說明人們終身難忘的事情:包括相思和得意事,也包括沮喪、窩囊、羞恥、失敗等失意事。

第6段:引用孔子的話和華子的故事,說明若能達到「忘我」境界也不一定是壞事。

第7段:舉出日常生活的事例,說明健忘帶來的不便。

2. 牛頓的「忘」是源於心有旁騖、心不在焉。他忘記吃飯,是因為專心做實驗,而沒有把心神放在用餐上。

范成大的「忘」是因為年紀漸長。忘記舊同僚的姓名,是因為年紀愈大,腦子裏就開始「清倉」活動,令故人的姓名日漸模糊。

華子的「忘」是源於個人修為。他在過去數十年來忘記存亡得失、哀樂好惡,甚至覺得「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全因能忘其身,達到「忘我」的境界。

3. 首先,本文能善用對比的手法。第4段與第5段呈現對比的關係,作者先寫人們常忘記之事,再寫終生難忘之事,以忘記和難忘構成對比。第6段和第7段同樣呈現對比的關係,先寫健忘的好處,再寫其壞處,好與壞又構成鮮明對比。

其次,本文能善用前後呼應的手法。文章第6段引用了華子的故事,在文章第7段則又再提到華子所嚮往的那種「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的境界,內容前呼後應,結構緊密。

4. 我同意此說法。以本文末段為例,文中提到有些人忘記自己是誰,是真所謂物我兩忘,結果只好被人送進警局招領。上述提到的「物我兩忘」本指達到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境界,這裏的「忘」卻指忘記姓名、住址等日常小事, 健忘的人不但沒有因此而進入超然的精神境界,反而被送進警局,作者妙用「物我兩忘」一詞,而結果亦出人意表,使人會心一笑。

 
 
今日相關新聞
參考答案﹕綜合能力 做一做
參考答案﹕閱讀文言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嚙踢��琜蕭薴�擧���辷蕭嚙� 2017嚙踝蕭��𢛶�𣳇�䕘蕭嚙踝蕭1&2 嚙賭�嗵�𡜐蕭嚙踝蕭���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