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中)上月到訪菲律賓風災災區,了解災情及協助派發救援物資。
放大
 
2010年5月,趙煥明與莫樹錦醫生(右)到非洲肯尼亞一診所探訪,當地醫療設備落後,手術刀、局部麻醉藥和消毒手套欠奉,遇上額上長了大膿腫瘡的小孩,只能以針筒當刀迠}膿瘡,抽出膿胞。
放大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嚴重破壞,許多人的家園盡牷A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左一)與其他宣明會義工慰問災民、致送物資。
放大
 
2013年11月的菲律賓風災嚴重,災區缺水缺電,環境衛生惡劣,容易引發疫症。
放大
 

其他新聞
學好通識﹕書寫答題高階能力
學好通識﹕不要浪費離港機會
學生投稿﹕你真的了解「佔中」嗎?
我們是否還要真普選?
實戰錦囊﹕掌握漫畫主題 聯繫單元概念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人物x概念﹕趙煥明 走遍赤貧大地

【明報專訊】香港醫療制度質素在國際間獲肯定,政府亦投放不少資源在公共衛生和教育方面,在香港成長的新一代年輕人,很難想像在地球的另一端,清潔食水、洗手間都是稀有物品,小孩子生病時連可協助診症的醫護人員也沒有。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加入宣明會18年,踏遍非洲落後地區,遇到天災時亦與救援隊伍即時趕至災區支援,每格畫面對他而言都相當震撼,亦令他加倍投入工作,為貧窮地區的居民改善生活。

救災屍臭難忘 不敢吃肉

18年前,趙煥明任職銀行,讀商科出身的他沒有任何關於醫療、環境的專業知識,在朋友邀請下,加入宣明會當義工。他說當時只是抱荂u想幫人」的心態,沒想到一做18年。多年來,趙煥明隨宣明會探訪貧窮、落後地區,亦在天災發生後即時趕到災區支援。他說,一般如有天災發生,在當地進行長期扶貧工作的同事會在24小時內到災區,若道路、交通系統等遭破壞,香港的同事和義工4至5天後才能到達。2004年南亞海嘯發生後,趙煥明前往印尼救災,在阿齊省(Aceh)看到一艘大船被捲入市中心,此畫面令他十分難忘。另外,在斯里蘭卡南部重災區,因為當局還未來得及處理屍體,屍橫遍野,工作人員不停挖掘和搬走屍體,趙煥明說當時嗅到屍體腐爛的味道,令他回港後有一段時間不敢吃肉。

趙煥明指出,每逢發生天災,公共衛生都會成為災區一個重要問題。「災難發生時,最重要是保住性命,其他財產、房屋等定必遭到嚴重破壞。災民沒有住處,多要住在一些臨時搭建,或被改變用途的地方,例如有些學校會改為災民的集中住處,但那些地方本來不是設計來住人的,衛生設施如洗水間、水源等不足,衛生情G惡劣。」加上缺乏食物、清水,有些受傷災民又沒有接受治療,導致身體狀G轉差,容易感染疾病,而疾病在擠迫的地方快速傳染,可能會引發疫症,產生更大問題。

公共衛生是災區大考驗

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救災隊伍會先從根本茪漶A為災民提供簡單藥物,治療基本疾病如發燒、腸胃炎等,另外會盡快維修供水、供電系統,以及修補道路,確保其他救援物資可以送到當地。「有時我們會運水到災區,也需要派發膠桶給他們盛水。另外,遇到不能煲水的情G,就要準備濾水器。」

非洲索馬里 一醫生照顧10萬人

不單在災區,一些貧窮地區的公共衛生也面臨嚴重問題。趙煥明舉例,在非洲索馬里,全國1000萬人,只有大概100名醫生,平均一名醫生要處理10萬人的健康狀G。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世界概G》(The World Factbook)最新數字,在索馬里只有平均23%人口能享用衛生設備,在郊區更低至6%。

醫療配套不足 民眾缺求醫概念

「在索馬里,只有大城市有醫生,村落只有小型診療所,設備簡陋,最專業的只有護士,當地村民生孩子也只是在這些診療所。而且診療所距離村落很遠,因此村民生病時不會立即去求醫,待情G變嚴重才去。」趙煥明曾到訪肯尼亞,在診療所遇到一個頭上長了膿瘡的小孩(左圖),但當時連一把比較鋒利的刀也沒有,到訪的醫生也不能割開膿瘡放膿,可見當地的醫療設備嚴重不足。趙煥明又說,村民沒有生病要求醫的認知,認為小孩生病只要睡覺就會好,因此常常都到病情很嚴重才去找醫生。他說,這是因為當地教育機會不多,政府管治不完善,很多母親都沒有育兒知識。

政府改善管治帶來改變

同樣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內地的公共衛生情G在最近10年間進步甚多,「很多村落也有醫療站,而且醫療人員的數目比較多」。趙煥明認為這是因為內地扶貧工作較完善,政策和經濟發展配合,令不少山區村落的村民生活得以改善。「據我們到訪中國村落的觀察,現在村民都會到醫療站生孩子,生病也很快去看醫生,而且因為中國的公路網發展得好,車可到達偏遠地區,令村民更快得到支援。」而在非洲地區,醫療站提供的救援車有時只是手推車或單車。

趙煥明認為,一些非洲國家政府管治不完善,導致資源運用沒有效率,政府在公共衛生、教育等的資源投放亦不足,加上政治不穩定等因素,令當地公共衛生情G沒法改善。宣明會在非洲地區如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工作多年,在當地的社區發展項目主要目的是改善孩子的生活,以確保他們的健康為大前提。「孩子5歲前是最脆弱的,所以做好母嬰健康工作很重要。」

趙煥明認為多年來這些地區最大的轉變就是政府管治能力提高,「我們的工作只是支援性質,最重要的還是政府政策的改變,但很多地區因為天災、貧窮、內戰,以至全球氣候問題、沙漠化等,在我們以為工作有進展之際,又因以上這些因素而退步」。

教育下一代健康發展

現時很多國際及本地的非政府組織都與非洲政府合作,當地政府亦相當歡迎這些組織的支援。趙煥明指出,每個扶貧項目中,公共衛生都佔重要部分,「我們關注小孩的健康發展,而最基本就是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營養、清潔食水和醫療資源,先有健康的身體,教育才是下一步要做的」。

在香港,醫療系統和公共衛生情G良好,對於發展國,我們可以做的是集合資源,例如透過助養兒童,改善他們的生活,令他們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趙煥明說,扶貧工作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而是要集合大家的力量,「至少一步一步做到比現在好」。

文﹕鄭寶欣

圖﹕鄭寶欣、受訪者提供

 
 
今日相關新聞
人物x概念﹕趙煥明 走遍赤貧大地
非洲愛滋病肆虐成災
人物x概念﹕相關概念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