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寧波市江北區廣電中心的工作人員和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的學生們花幾個月時間,走訪60多個村子,為轄區內的1,000多對金婚老人拍攝了紀念照,並裝裱成16吋的大照片送給他們。
在這些夫妻照片中,老人們都超有夫妻相,有些甚至簡直就像兄妹。專家說結婚50年的夫妻,性情、生活方式、飲食慢慢接近,夫妻一起笑一起哭,面容紋理也慢慢接近,這就是夫妻相,說明生活很和諧。
這些金婚老人,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都在50年以上。其中一對老人,江北區公有村的莫志珊和陳興娣夫婦,他們一個86歲,一個76歲,膝下有2個兒子,3個女兒。莫老伯的女婿楊先生說,老丈人和丈母娘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相互尊重很少吵架。
莫老伯以前參加過抗美援朝,退休之後過着簡單的生活。他以前會種水稻,也會上山挖竹筍、砍毛竹,老婆就在家裏做家務。因為都生活在同一個村裏,閒下來還能去子女家裏走走。現在兩位老人還是自己住,早上五、六點鐘起來,晚上早睡,兩人的生活習慣也挺一致的。
關於夫妻相的原因,寧波工程學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廷玉表示,中國有個俗語叫「相由心生」,即人的長相跟心理狀態有關。曾有一個說法:「30歲以前的相貌由父母負責,30歲以後的相貌由自己負責」。
結婚50年以上的夫妻,他們能夠一輩子順順利利過下來,性格脾氣一定是打磨的過程,久而久之性情慢慢接近,心態、生活方式、飲食等互相接近。同樣的生活環境下,夫妻一起笑,一起哭,面部肌肉做着一樣的動作,面容和紋理就會慢慢接近,也就是夫妻相,說明他們生活和諧。
美國曾做過研究,從心理學上說,人類在選擇伴侶時會無意識地選擇跟自己相似的人,人們也喜歡模仿,比如動作、言談舉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