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病人要控制失禁,辦法之一是置入「忍尿環」套緊尿道以防尿滲漏。瑪麗醫院年初引入瑞士研發的「人工尿道括約肌」,代替失禁者體內已失去閉合功能的括約肌。該人工儀器利用套環索緊尿道,患者要小便需「手動」控制,按壓內置於陰囊的開關令套環鬆開,即可利用套環鬆開約1分鐘排尿。
按一下套環張開1分鐘
瑪麗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傅錦峯表示,瑪麗醫院今年1月引入了兩部新一代的「人工尿道括約肌」,安裝的病人要在陰囊附近開刀,把儀器一端的套環圈住尿道及套緊,以防尿滲漏,另一端的矽膠壓力泵連開關置入陰囊內,「病人若想小便,便按一下(陰囊),水泡(即套環)就鬆開」,每按一下開關,套環便會受壓張開約1分鐘,之後再慢慢自動收緊,病人可趁此時排尿。該人工括約肌2009年在瑞士生產,至今全球逾30名病人使用。
傅錦峯稱,舊款人工括約肌已用了30多年,設計較複雜,分兩條喉管,一條連接壓力泵,一條連接開關,不像新款有刻度可調節儀器彈性,故「壞了也不知」。外國研究指出,病人使用舊人工括約肌5年後,有25%出現損壞。
一部逾5萬元 病人自費
傅錦峯又指出,本港至今約有10多名病人使用人工括約肌,主要是前列腺癌患者,當中兩人裝了新忍尿環,其中一人是阿輝,另一人是68歲外籍男病人,但該外籍病人早前因發燒到另一醫院求診,循陰莖插入喉管取尿液樣本時,因不察覺要打開儀器的安全開關,「一部價值5萬多元的人工括約肌就這樣被『篤爛了』」,令他心痛不已。
他表示,日後會視乎病人需要引入多幾部新儀器,但現時病人仍要自費,期望政府能提供資助。